“RLW”教学模式诞生记——新课程教学反思案例

  摘要:通过回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改革历程,总结了改革中遇到的阻力,深入分析了原因,详细介绍了自主开发的“RLW”教学模式及教学实践的良好效果,并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活动;“RLW”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当看到“走近课改,回眸十年”的案例征集活动时,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眸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改革,四年来的风风雨雨,举步维艰,无数次的跌倒,无数次的爬起,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记忆的阀门就这样被悄悄打开……

  还清楚地记得校长找我谈话的情形:那份严肃、那份庄重、那份期待……沉甸甸的担子压在我的肩上。我能接过来吗?接过来这副担子,就意味着要时时面临无法预料的困难与挑战;不接吧,这一生或许会舒舒服服、平平淡淡。可是,这是我要的生活吗?不,我的生命应该是轰轰烈烈、充满挑战、奋斗不息的!想到这里,我释然了。带着领导的信任与重托,我毅然决然地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带领我的“红色娘子军”开始了对这片处女地的探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关键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寻找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真实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等形式,独立、自主地展开探究。这种个性十足的课程特点使得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刚一推出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很快,由于许多学校在这门课程的具体实践中遇到了无数难以预料的困难,未能达到课程决策者先前的预期效果,这种兴趣急剧下降,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开展步履蹒跚……

  为什么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开展会步履蹒跚呢?这是因为:作为一门新课程,它受到了来自社会环境、学校高层、教师、家长旧的传统观念等不同方面的阻力。

  面对诸多问题,该如何解决?我的思路是:应细心把脉、对症下药,用事实说话。让有力的事实证明:研究性学习活动这门课程确实能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从而得到社会、家长、学校和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我们开始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全国各地先进学校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研究性学习团队大胆开发了“RLW”教学模式(Research LearningWeek的缩写,即研究性学习周)。这种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普遍存在的研究性学习师资匮乏、时间分散、流于形式等一系列难题,大大推进了山东省研究性学习活动改革进程。

  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以简约方式表达的课程范式,具有与某种特定教育条件相适应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功能。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于传统学科学习,必须具有适应其教学特点的独特模式。“RLW”教学模式,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把每学期的课内两课时集中在一周,六个班为一个单元,轮流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周”内全部时间用于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外一课时分散在每周的社团活动时间,以社团活动的形式进行后续研究。

  借鉴美国课程论学者R·泰勒(Ralph W.Tyler)的课程理论体系“泰勒原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编制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方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组织等五个方面规范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基本要求。

  为使刚接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师生尽快揭开她的面纱,我们编制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手册》,详尽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涵、目的、意义、方法、资源、案例等。

  为便于学生更好地保存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资料,记录学习研究的过程,我们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实录本》,本子扉页印制了组长职责、组员职责,中间是研究学习过程记录、资料剪辑,后附八个评价表格。通过实录本,我们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一目了然。

  为突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跳出传统的学习模式,变“接受型学习”为“探究型活动”,变“封闭型学习”为“开放型活动”,我们尝试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头脑风暴?快乐创造”的学习活动方式。我们支持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由结合课题组,自主选择研究方法,自主制定研究计划,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大胆创造,集中智慧,充分体验“头脑风暴?快乐创造”的魅力与快乐。我们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延伸到学科学习,鼓励学生以研究、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科学习,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学习活动,成立了创新社团和“头脑风暴”社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

  为适应研究性学习活动特点,也为解决研究性学习活动场所资料不足问题,我们向学校申请:专门建设四个大型研究性学习活动工作室,配置了130000册研究性学习专用图书、240台电脑、118个工作台,可同时供480个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投资200万元建设了两个探究性实验室,供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选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放所有实验室、微机室、图书资料室供研究小组选用。

  在“RLW”教学模式下,学生、教师的角色与师生关系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学生在变化:丰富的课程,自由的选择,多样的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动手实践,深入生活,他们释放了很大的参与热情,本身所具有的强烈求知欲、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各种各样的爱好、才能有了表现的空间,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渐渐有了体现。

  每到周五下午,为了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学生们手持聘书,聘请专业教师做他们的学术顾问;课间饭后,未名湖畔,总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对着粼粼湖水指指点点,激烈争论,他们在观察未名湖的地理地貌,讨论规划更好的湖边植被;篮球场上,除了踊跃的球员和雀跃的观众,又多了一组组思想者,他们时而和休息的队员交流,时而向兴奋的观众发放问卷,正在为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实地调研;绿化带旁,学生们正兴致勃勃地围在老师身边,听他讲解植物如何营造低碳生活……校园里处处都留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的足迹,他们探究的热情,实践的乐趣感染着每一个人,青春的旋律回荡在一中校园。

  王臻,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外表冷漠但内心狂热。以他为组长的课题小组,关注时事,追踪热点,选取了《由日本地震引发的思考》作为研究课题。为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他们或到学校图书馆、图书大厦、文化馆等地,或上网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到地震局、档案局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我和崔老师作为指导教师,也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继顺利开题之后,他们成功举行了全校性的中期报告,引起了媒体关注,地震局的某位领导感慨地说:“现在的高中生真是不得了,他们的知识面太宽了,思考问题比成人还深入,我们自愧不如啊!”

  刘嫣然,一位留着柔顺短发,文静羞涩的小姑娘。她在上研究性学习之前,在人多的场合一说话就脸红,从未在老师同学面前公开发过言。然而,在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课上,大家惊讶地发现了她的另一面。“从前,我们上课是在听课。研究性学习活动让我们有了好奇与新鲜感,自主探索的热情被点燃。”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她克服了害羞的心理,敢于站在台上畅所欲言。

  “我研究的课题是《关于汉族民族服饰的调查研究》,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上,我特地穿上自己从网上购买的汉服,并用汉朝的礼仪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不仅现场展示了汉服的风采,也让更多的师生认识到汉服文化的内涵。”谈起上台讲演的一幕,刘嫣然仍激动不已。

  “过去总认为,上研究性学习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如今自我不断的提升使我们越来越透彻,学分固然重要,可它毕竟只是一个结果,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低碳》的高二学生吴双深有体会地说。

  “在学习领域中,探索是我们通向知识的殿堂的桥梁,探索的过程是艰难的,这是一种磨难,但也是一种快乐,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刺激而又充满乐趣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会远离迷惘,解开疑惑,对待人生会有全新的态度。”高二学生王宇感触颇深。

  在调查中思索,在实践中感悟,这些研究报告,不再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流淌着同学们或苦涩或喜悦的真情实感,并使人从中发现他们的爱好、个性和特长。研究性学习活动,大大激活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存,他们展其长,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和学生作品,有效地解决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课题《学校分校照明系统设计与优化》的成果引起学校重视;课题《校服的制作》的创意被学校采纳;课题《挑战极限远足考察》引起兄弟学校的密切关注;课题《关于我市彩棉种植的调查》得到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项目设计《太阳能定时提醒笔》、《能照明的窗帘》获国家专利……在全国第一届、第二届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大赛中,我校共48名同学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18名;两年来,先后有62名同学的创意获国家专利;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累计获奖28人次。

  教师在变化:改革激发了教师的发展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的视野由狭窄的课堂转向了丰富的生活,教育教学工作日益体现出了它的艺术和创新特质,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感到了自身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自己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问题探究的合作者。”已参与了三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教师黄晓博感慨道。由于成绩突出,多名教师先后取得了综合实践活动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届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参与拍摄省高中教师远程培训视频、省教育创新人物、市优质课一等奖、区骨干教师等荣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两项课题获省级一等奖。

  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令我们自豪的是——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我们自加压力,负重奋进,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工作室没有?没关系!自己寻找场地,动手改造。研究性学习没有教材,怎么开课?没关系!自己动脑,设计出指导手册、实录本、导学案、课程方案、课程表、信息查阅表。学生缺乏资源,怎么办?没关系!姐妹们晚上主动加班,根据学生需要,分六批搜索了五万多册研究性学习图书资料供学生们查找。图书需要搬运、分类、盖章、贴磁条、输入电脑、上架,工作量大得惊人,时间紧迫,怎么办?没关系!大家玩命干!牺牲了休息时间,牺牲了节假日,脚磨出了泡,顾不上疼痛;嗓子喊哑了,顾不上喝水;身体累病了,顾不上休息……累计二十八天业余时间,竟然完成了兄弟学校图书馆一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会不时地暴露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怎样科学的进行质量调控和检测,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课题;自评、互评、小组评定、教师监测记录,怎样避免随意和主观,都需要更科学的标准和办法;细致的工作可能带来繁琐的程序。怎样化繁为简,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途径,也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

  回忆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一段段坎坷而峥嵘的岁月……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我懂得,学校给予我的光荣使命,我并没有感到肩头担子的沉重;我懂得,即使赐予我的是一片荒原,那也意味着想让我成为一只高飞的雄鹰!

  仰望苍穹,笑看蓝天;听滔滔江水,诵时代新篇;俯瞰大海,笑对青山,巍巍高同,红心彰显!

  郭红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