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探讨及监考感悟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监考,物理教学,新鲜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0:02
摘要: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课是初二年级开始的一门新学科,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但是,若这种新鲜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新奇上,老师不及时深化,那么这也将是教学的失败。所以,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作为老师而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做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引入到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器材中。现将实际教学与大家分享探讨。
关键词:教学探讨;和谐课堂;物理探究
一、物理的探究式教学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比课本上的实验难度更高、未知程度更深,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但无论同学们探究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结果,都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它更能充分展现出同学们各方面的智力特长,也便于多元评价的进行。探究式学习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
二、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过程,能学会简单的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并在其中发现一些问题,还能及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利用不同渠道收集所需要的科学信息,形成自己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并能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意识,还能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师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和谐课堂,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和谐的课堂上是完全可以形成并达到这一目标的。在和谐的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以学生对老师的喜爱,能把这种喜爱转移到课堂上去,能高效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容易接受知识和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还能使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他的想法、学习中的困难和快乐,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参与的程度在一个集体中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和谐的课堂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差异化的教学培养模式,尽量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接受知识的传播,从而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
谈到和谐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不禁想到监考中的感悟。
监考工作是从教以来参加的最特别的一项工作。本来我以为批卷工作是,因为作为物理学科,的确有一些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批卷时手高、手低,同一张试卷分数差有时很可观。
读研期间参加过许多监考工作,如全国及省级的公务员招聘考试、大连市中、高考,以及一些成人考试的监考工作。再回过头来参加初中生的期中、期末甚至月考的监考工作,突然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在2013年本校的11月份月考期间,我所监考的考场上有一个我教的学生。他是个特别典型的偏科生,数学、物理分数达到优秀不是问题,可是语文、英语一般均在二、三十分左右。第一科考语文,正是他的弱项,他在最后一排,刚开考时还很正常,可开考不到15分钟就不太对了,他总是往桌子下面看,由于抄袭过于专注,以至于根本没意识到我已经走到他的身后,看他把语文书放到腿上抄的正起劲,我毫不客气的没收了他的书。他当时没说什么,不过显然对此很生气。之后的近两个小时,他几乎没怎么答卷,而是趴在桌子上睡觉,我去提醒他答卷,他根本不理我。终于熬到语文考试结束了,看着他交上来的几近空白的考卷,我的心莫名的感到悲哀。接下来,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因为第一科考试答的不顺利,影响了其他科目的答卷心情,尤其是物理,平时90分左右很正常,这次竟然只得了四十多分。这次月考的总成绩出来后,他下滑了很多。后经打听我得知,他是为了报复我才出此下策,特意让这次考试的成绩,尤其是物理成绩一塌糊涂的。
想想本学期开学之初,我还特别找他谈话,表扬他的物理学习态度和成绩,并告诉他,偏科很害人,希望他在保持理科成绩优势的基础上,在文科方面加把劲,没想到他给我来这么一场对抗。不仅是他,我发现凡是我找来谈话的学生,之后的成绩不升反降的偏多。那次月考之后我再没在这名学生面前表现出关注他的举动,甚至很少在课堂上提问他,我想让他意识到我放弃他了。之后他也不再表现的与众不同,无论好坏都再没有。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似乎如期而至,回复到了良好的状态。
于是我似乎悟出了一个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道理——一视同仁比过度关注更有效。不要让学生感觉他在老师眼里有多特别,他才会使尽浑身解数的去表现自己,希望老师多关注他。相反,如果老师先预测某位学生很有潜力而当面告诉他“我看好你哦”,反而会使他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就开始骄傲自负。所以我认为,赏识要在取得真正的成绩之后。
也许是我的谈话方式和技巧有问题,不过今后我想我一定会慎重找学生谈话的。在谈话前充分明确目的和实施方法,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谈话方法,多读相关书籍,了解当代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能力及兴趣爱好。争取早日提高自己与学生谈话的作用,赋予我与学生谈话这件事真正的意义。
总结: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例如: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多学习,多集思广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继续提高课堂气氛,课后更多地了解学生等等。我会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