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资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摘要:初中学生面临着由少年向青年成长的过程,其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心理健康却往往不能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初中数学资优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上,有着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共通性,所以对初中数学资优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能够为广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不管处在哪种阶段,数学一直都是学生们必须进行学习的科目。由于在初中时期,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得到急速的发展,这个时候对学生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教育,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共性,对初中数学资优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讨论,就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初中数学资优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新旧两种思想对社会的冲击比较大。由于初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非常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1]。这种影响有好有坏,社会上不良风气就容易对未成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负面影响,例如,社会守丧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思想的泛滥,对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就会起到不利影响。而对于初中数学资优的学生,长期受到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而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有好有坏,在金钱的诱惑下有些不良信息就会出现在大众传媒里,而初中数学资优的学生,一直都在较为单纯的校园环境中成长,面对这种情况,就会对他们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的影响

  由于目前的初中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比较溺爱,为孩子包办了一切事物,这就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在学习中不能融入到同学中去。而且部分家长将初中数学资优学生当做是家中未来的希望,只是对于分数过分关注,却不重视和孩子内心的沟通,也忽视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让初中数学资优的学生感受不到家庭呵护,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往往只强调了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每天只是读数学习,不能良好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所以虽然文化的成绩重要,但是心理健康却应该更为值得关注,这是因为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很多初中数学资优的学生,在进行考试的时候压力都会很大,成绩理想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成绩考得很糟糕,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取面对,有时候甚至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去躲避[2]。

  4.学生自身的影响

  由于初中数学资优学生还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很多认识都不成熟,不能全面的看待问题。由于一直处在学习优秀的状态上,他们可能片面的以自己为中心,不能客观的认识自己,过于自负,这样的学生容易在未来成长中出现较多心理问题。

  二、在教学中对初中数学资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疏导

  1.在数学课程目标中,融合对初中数学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程目标仅仅注重对传统知识的传播,则重点在与学生数学成绩高低与否,而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只有将学习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教学课程目标。所以在未来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以学生为主,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三维式的教学目标,既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又重视其对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做好自我反思。以七年级的课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在对初中数学资优学生进行教育实践中应该这样设立教学目标:

  首先,了解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在课程讲解后可以对坐标进行准确定位。

  其次,对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其思维能力

  最后,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讲解,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准确定位,找到前进目标,实现对自我超越。

  2.在数学课程的内容中,融合对初中数学资优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在于为学生解除困惑,使其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就是指通过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3]。由于大多数初中数学的资优学生,往往领悟能力比较强,甚至自负清高,对其他同学的观点不屑一顾。所以数学老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设计具有难度的教学案例,鼓励学生们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表达出学生们自己的观点,要侧重让数学资质普通的学生进行观点表达,这样让初中数学资优的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念,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可以在思想上得到改变。

  3.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融合对初中数学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该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将提升教学质量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同时进行,通过数学教学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使之可以全面发展。将心理健康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教育中,可以使得初中数学资优生在认识、情感、人际交往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保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强大的保护[4]。通过提高资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入手,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线段大小的比较时候可以这样做:

  数学老师可以这样说说:“哪位同学有兴趣和老师比一下身高?”这样通过话题的导入,引发学生们对接下来要发生事情的兴趣,而且也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接下来再进行比较后,数学老师再继续向学生问:“谁的身高比较高啊,谁知道?”通过对身高对比问题的导入,再对知识进行总结。通过目测、工具、参照物等方式进行对线段的测量,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和学生互相交流,消减初中数学资优学生的叛逆心理。

  结束语:

  由于目前,我们国家的初中生群体比较大,而且很多数学资优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学习上成绩好,而且懂得感恩,能够和人进行沟通。但是也有一部分初中数学资优的学生,由于过分想要追求完美,好胜心较强,不能承受失败,自负清高,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需要他们多一些关爱,不能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要使得这部分初中数学资优的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卿.试论初中数学资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3):40-40.

  [2]康健,崔艳菲.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9-9.

  [3]朱永军,殷会琴.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39):167-168.

  [4]袁立新,常建芳.流动、留守与非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32(6):50-56.

  严星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