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长规划探索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应当尽其职责,响应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号召,提高大学生成长成才率,做好大学生的成长规划。

  关键词:成长规划;创新;高校学生

  科学有效的成长规划对一个人的生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套用到大学生身上也不例外。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承载着个人、社会、国家的殷切希望,所以,在制定成长规划时要尤其具有针对性。如何正确认识成长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长规划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具体实施成长规划,探索新路径和新方法,是当前高校有效处理学生成长问题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成长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大学生的成长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当今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大环境下看来,是不可或缺的。成长规划关乎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顺利与否,制定好成长规划,有利于明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成长规划正是帮助高校学生“成方圆”的“规矩”。拥有目标和约束力,能更好地指导一个人的具体生活、学习和工作。有了方向,才能唤醒学生奋斗的潜力,避免陷入浑浑噩噩的消极循环,戒除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心态。

  高校学生若是得不到正确指导,没有与之配套的成长规划,很容易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乃至毕业后的工作上走上失败的道路。高校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服务,高校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建设中,要充当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其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若没有成长规划为指导,误入歧途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高校学生正处在学校和社会接轨的成长环境中,受到外界的冲击力和影响更加明显。步入成年人队伍不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已基本成型,但仍处在不断被塑造的规程中。现实竞争十分残酷,需要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成长计划。为当下的成长制定一个及时目标,为将来的成长规划更多的努力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打好稳固的基础,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二、成长规划的内涵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但要做到全面发展,并不能只注重学习这一方面。新时代的高校学生,理应做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避免造成人格缺陷。

  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势必会对高校学生的成长造成各种影响。近年来,高校学生有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多元的价值取向,包括正面取向以及负面取向。不可否认,大多数高校学生的态度呈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部分高校学生呈现价值取向扭曲,功利化,责任意识淡薄,刻苦勤奋精神缺失等种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应指出其缺失,并进行适当辅助,引领其做好正确的成长规划。

  一个成功的成长规划,将对学生的未来形成深远影响。在构建规划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规划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注意涵盖到各个方面,辅助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三、成长规划的具体实施及探索

  制定具体的成长规划时,要特别注重成长规划的阶段性。大学本科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不同的阶段,也应当对成长规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完善。每一个阶段对学生能力以及素质培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要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灵活处理。

  大一处于进校熟悉阶段,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老师,应当着重做好帮学生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的工作,使其与周围人和环境融洽相处。此时可借助新媒体,利用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创造师生交流的平台。具体实施表现为QQ群,微信群,飞信,微博等方式。这些社交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广泛,普及率高,时效性强,通过这些社交软件,可以对成长规划的形成添砖筑瓦,及时掌握学生信息及动态,做出适应调整。

  大二处于夯实专业基础阶段,此时,应指导学生做出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就业升学打好坚实基础。同时,大二阶段,应该是学生能力积累提升阶段,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会、社团、志愿服务工作,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扩充人脉,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

  大三时期,学生已对环境熟悉,人际关系也较为成熟。此时,应当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人生目标,这是成长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大三阶段的人生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大学毕业后走向。此时应鼓励学生,多与毕业生交流,探讨毕业去向,合理定位,为自己找到切实目标,积极为就业、升学、创业等做好必要准备。各类等级以及证书考试的信息,应当及时公布通知,倡导主动学习。同时,也要积极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关心学生思想动态。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力弱,抗压能力不强,此时应及时与学生沟通,教育学生正面积极面对困难,学会克服挫折,迎接挑战。

  大四时期,高校学生面临毕业以及就业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势必要做好规划才能脱颖而出。此时,应当更多地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制作个人简历,通过就业面试,及时做出适应和调整,更好地融入社会。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主动关注校园招聘会,积极网上投递简历,参与社会大型招聘会。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学生选择考研之路,也应当做好规划及准备,方能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

  纵观大学本科四年,规划既需要做出阶段调整,又应当注重全局性。而对症下药,一对一的个性化成长规划指导也十分重要。多元化的社会造就了多元化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人情况特点特长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辅导员老师不仅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更需要关照到个体的特殊情况。成长规划工作的展开,也需要在过程中结合时代特色,不断地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方能在学生成人成长路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12(6):64―65.

  [2]李慧静,于纪航,崔璐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1(9):66―67.

  夏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