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上的互动更有效

  案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师:课文学到这,你能说说你平时生活中有过这种“给”比“拿”愉快的体验吗?说说你的快乐吧!

  这时,学生纷纷回答,答案有诸如“借别人一块橡皮,自己感到快乐。”“给妈妈泡一杯茶,很快乐。”“教同学解数学题很快乐。”等预料之中的答案。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的是“每个星期天,妈妈都带我去吃汉堡,我感到很快乐。”而上课教师依然应答道:“很好,请下一个同学回答。”

  听到这,笔者不禁怀疑这位教师是否在听学生的回答,师生之间是否在进行真正的交流。

  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应该频繁,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简单的师生问答并不等于真正的交流,我们往往看到在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问,学生对答如流,看似师生间的交流非常顺畅、自然,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师生间缺乏真正的交流,教师只是抱着完成教学的每个环节的心态,对学生回答什么往往并不真正关注。笔者以为,语文课堂上需要进行更有效的互动,要实现师生间真正的交流,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善于倾听,真诚评价

  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管哪一个学生,有勇气站起来发言都是个性思维火花的闪现,都值得教师的尊重和聆听。教师要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回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该删就删,该添就添,不能只为了赶自己预设的教学进度而对学生的回答置若罔闻。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给出恰当而真诚的评价,精彩的及时表扬,值得商榷的大家一起讨论,必要时给出恰当的引导。所有的这些都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听自己的回答,感到自己的回答是有意义的,这才是真正的互动。

  2.学会提问,启发思考

  师生间的互动主要是体现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上的,所以,要让互动更有效,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要能真正地启发学生思考。要经常多提类似于“用恰当的词语描述你眼中的郑和。”“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等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而不要总提那些简单的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比如“你喜欢这段文字吗?”“你觉得作者说得对吗?”,那些问题只能操练语言形式,很难促成真正的交流。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值得提问的“点”,让问题真正有问的必要。

  3.给予耐心,静等花开

  要真正实现课堂上有效的互动,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学会静等花开。有时候,为了使课堂教学显得流畅无比,为了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一个环节交流还比较肤浅的时候,急于进行下一个环节,这样的互动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起到效果。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实现真正的互动,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为了害怕课堂上出现“冷场”而着急地跳到下一个问题。事实上,这种所谓的“冷场”正是学生思考的黄金时间,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静等这种“冷场”“安静”过去,有时候,只要多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就会达到那个触发点,说出真正有意义的答案,师生之间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互动。

  王伟凤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