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博对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普及,网络媒体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它的传媒功能已经在深刻的改变着社会,微博作为网络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对人们,尤其是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微博的功能和特性,尝试对微博这样一种新的媒介工具应用在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出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微博;高职高专学生;网络素养

  目前,互联网普及,网络媒体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它的传媒功能已经在深刻的改变着社会。微博作为网络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对人们,尤其是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微博(Micro—blogging,Microlog),首创于2006年,是一种基于web2.0的迷你型博客,全称微型博客。微博用户在不需要考虑文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输入140字符内的文字,以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就可发表即刻的感悟或心情。

  高职高专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因自身知识和社会经历有限更容易受到微博的影响。本文就微博对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

  一、高职学生微博使用问卷调查及分析

  1.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345份,收回有效问卷323份,回收率为93.62%。其中大一学生111人,占34.37%;大二学生113人,占34.98%;大三学生99人,占30.65%。

  2.调查结果分析

  2.1 高职高专学生对微博上信息的理解和判断情况

  在微博的作用方面,有8.18%的高职高专学生认为微博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舆论,10.34%的学生认为微博的主要作用是广告,53.27%的学生认为交友是微博的主要作用,29.21%认为微博的主要作用是传播信息。

  对于微博传播的信息是否是真实的,33.69%的人认为微博信息半真半假,一般不可相信;43.32%的人认为微博信息大部分真实,一般可以相信;22.99%的人认为微博信息全部真实,完全可以相信。

  在对微博信息判断能力方面,43.2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判断部分微博信息的真假,33.3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判断微博信息的真假,12.31%的学生认为不能够判断出微博信息的真假,还有11.17%的学生不清楚能否对微博信息的真假做出判断。

  在接触微博里不良信息方面,98.12%的学生通过微博接触过不良信息。在高职高专学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程度方面,78.13%的学生表示曾经或正在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但影响不大;9.76%的学生认为不良信息对他们产生过极为恶劣的影响;10.23%的学生认为不良信息从未对他们产生过任何影响。在对待不良信息的态度时,只有4.45%的学生会在看到后使用一些抵制措施。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知晓微博的作用,一般都能有意识地鉴别信息的真实性,但不够准确。大多数学生都受到过微博不良信息的影响,但不良信息的影响程度不同。学生对待不良信息时,只有很少的学生会使用抵制措施。

  2.2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情况

  在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的调查显示,对于《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有80.3%的人不了解,只有19.7%的人对此了解。

  在高职高专学生网络道德素养方面,58.36%的学生没有在微博上发布假信息,40.28%的学生曾经在微博上发布假信息,但次数很少;只有1.36%的学生经常在微博在微博上发布假信息。

  90.12%的学生认为约束微博上的言行应该用法律手段,8.35%的人不在意用法律手段约束微博上言行,1.53%的人认为没必要用法律手段约束微博上的言行。

  对于微博上使用匿名的方面,35.64%的学生认为使用匿名可保护隐私;12.34%的人认为使用匿名可以不负责任;20.21%的人认为使用匿名易滋生暴力等内容;19.96%的人认为使用匿名会增加欺诈行为的出现;11.85%的人认为匿名容易传播虚假言论。

  由以上调查来看,在高职高专学生网络道德素养方面,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在微博上发布假信息,部分学生认为微博上的言行应该使用法律手段去约束。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知道匿名的两面性,能够认识到匿名能保护隐私权的但也导致不良信息的出现、传播虚假言论和欺诈行为的产生。

  2.3 学校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态度及网络知识和技能教育情况

  在学校如何看待大学生使用微博方面,57.09%的人认为学校不关注他们使用微博,42.91%的人表示学校支持他们使用微博。

  在学校的网络教育情况方面,有7.75%的学生认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18.58%的学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教育,32.2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这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般,35.03%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太重视对学生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6.42%的学生则认为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非常不重视。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不关注使用微博,只有少数人表示学校方面对他们的使用微博会进行教导。在对学生网络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不太重视。

  二、针对以上数据分析微博对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

  1.对微博上的信息态度各异,缺乏正确方法

  在微博信息的真实性方面,高职高专学生已经开始积极地、有目的地对其所接触到的微博上信息进行了解、分析和辨别,但因社会经验,知识素养等方面尚未成熟,使其在看待微博信息时,做出不太全面、不太客观的结论。即使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能够意识到网络信息(含微博信息)具有两面性。但依然一部分人不具有抵制微博中假信息的能力,从而受到不良信息的荼毒;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网络中所传播的信息(含微博信息)全都是假的信息,容易导致其不使用微博。

  2.面对不良信息,抵制能力较差

  在面对繁杂的微博信息时,大部分高职高专已经能够凭借自身的发展不断提高对于信息的选择、甄别能力,但仍有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的这种能力尚待提高,需要社会、学校和他们自身共同的努力,不断提高对微博信息的甄别能力。在不断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对微博中所传播的信息的甄别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培养他们主动抵制和同不良信息作斗争的意识。

  3.网络安全意识差

  在网络安全意识方面,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都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不能够主动抵御网络对他们的信息和隐私的侵害。

  4.学校对学生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培养缺失

  在学校对大学生上网态度及教育情况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对学生上网的监督和引导。

  三、探索如何利用微博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1.建设高校微博,占领校园微博阵地。

  建设和培养一支素质高、效率高、具有号召力的网络思政教育教师队伍,是互联网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各高职高专要积极占领学校微博这—新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阵地,通过多种途径促使微博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相融,重视学校微博的建设,使用各种全新的网络媒体方式在学校微博内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有目的地指导大学生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深入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模式。

  加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方法。随着微博的普及,传统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高职高专院校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需求。各校应主动地探索推进思政教育的改革,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到教学管理中,且作为高校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研究有效的途径来使封闭的网络素养教育模式逐步向开放的网络素养教育方式改变。

  3.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内化完善主体。

  “以人为本”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高职高专学生的网络素养好坏取决其自身的价值观,所以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方面,各高校应该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

  4.建立健全微博监管制度,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我国互联网起步迟,发展速度较快,而其监管机制却未健全,道德约束在微博提供的开放的虚拟环境中基本不发挥其应有的影响,造成多种多样的微博信息出现在网络,不良信息随意传播,微博的健康发展受到制约,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网络素养也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这种现状,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管理制度,使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增强对大学生微博文化环境的管理,提倡文明用语,严格过滤反动言论和虚假信息,规避极端思想在学生中的传播,维持正常的网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微博使用环境。

  五、结束语

  网络素养作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需要我们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发挥其优势,规避它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卢蓓蓉,“985”高校新浪微博调杏报告[J].中国教育网络,2012(5).

  [2]刘建华网络环境中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肓的原则与实践[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陈丽玉 李敏南 李存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