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主”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探讨

  摘要: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概念赋予了新的理念,即--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新的健康理念,要求有新的教育理念,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正面临改革的十字路口,也是当今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重在“育人”,要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技能特点,进行职业特征的设计开发,要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要在教学模式上、项目选择上、师资提高上、考核方法上,改变学生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现象,要积极推行具有高职职业教育特色的“自主”模式引导下的体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四自主”;教学模式;高职院体育;教学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从体制、模式、方法及教学手段仍延袭着以往的模式,学生班级人数过多,仍以教师为中心“三段式”教学。高职院校在“金牌战略”的感染下,只重视运动竞赛成绩,以在上级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多少名次奖,或以体育课学生不出伤害事故为依据来定位于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和发展,忽视了体育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忽视了体育教学部门在学院体育整体工作中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使群体工作难以开展。现今在不改变体育教学模式的状态下,教师从备课、授课到评价,类似性大同,即一种模式和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方案和管理模式,这种缺乏应变更新的“一刀切”,使教师无须顾及学生体育学力,用老套路编出不断循环使用的教学计划及教案,导致了学生循规蹈矩,没了个性,更谈不上创新发展,因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想学学不到、学不好,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想学而跟不上,不管是体育能力强的还是差的学生,都有意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背离了体育教育理念和方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上不去。为此,我们抱着问题,走访了上海市十多所高职院校及领近省市二所高职院校,并以问卷方法,重点了解本院一年级学生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看法。

  一、学生对健身需求和喜爱选项的调研分析

  1.学生对健身需求分析。学校体育的使命在于激发人的潜能,健全人格,“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应该在快乐的环境下教学,在情感和兴趣同在的情景下,才能发挥其优势,学生的需求是如何进行“自主”教学的前提,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谈到:“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即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兴趣是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的源动力。体育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把能激励人的行为,并引起行为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信念等主观上的心理因素成为行为动机,并在兴趣对认知和技能形成的过程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对对本校大一885位学生对将来就业及身体健康,认为目前自身体能是否有必要加强运动体能的需求,进行了专门问卷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到,52%的学生认为自己很有必要加强体能锻炼,只有2.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需要加强体能锻炼。说明多数学生有体育锻炼、增强体能的需求,并且学生对体育锻炼意义在观念和认识上大部分有正确的认识,能明确体质健康意味着什么。所以,学院应以学生健康为首选,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现状,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有计划有落实地逐年递增体育投入。现实说明,学生的需求对其是否能喜爱运动及终身运动具有重要的深层意义。

  2.学生对体育喜爱选项分析。“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心中无限快乐,亦缘有恒而得也。”毛泽东主张的自动、自觉、有恒,强调体育必须从自觉主动入手,而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成功又能给锻炼者带来持之以恒。为此我们专门对学院现有经费体育师资、场地、设施条件范围内,设计了学生体育选项问卷表,以做到有的放矢。统计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在体育活动课选项的选择中,所喜爱的项目排在前几位分别是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游泳、瑜珈、足球,其中男生选择在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篮球、乒乓球和足球,女生选择在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羽毛球、瑜珈和健美操。另外,学生对网球、健美(形体)、排球也有很大的兴趣,与前几年比较,学生更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瑜珈,这与小球运动量可控、瑜珈对身体保健性和独立易学对学生影响较大有关,因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因此,体育课在选项内容安排上,要以学生喜好来安排为主,兼顾其他大球项目及场地条件相对较好的运动项目。

  3.“四自主”模式教学的提出。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来自前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形式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现在仍有很多高职学院体育教师的教案还延用着“四段教学模式”或“三段式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相对死板,忽视了处于大学学习阶段的高职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学生只在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教学模式下被动学习,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和空间,致使学生主体地位丧失,自觉性、积极性泯灭,使相当部分的学生失去了体育所授内容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所以,针对陈旧过时死板的模式,我们在三年试验“二自主”上课(自主选项目、自主选教师)基础上,提出了“四自主”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形式向学生调研,了解到了学生对“四自主”上课(自主选项目、时间、教师、程度)的真实想法。问卷如下:

  从表3统计说明,有53.4%的学生对强化主观选择给于了充分的肯定,“四自主”选项目对教学更为有利,改革是体育教学是必由之路,是形势所迫,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要把体育教学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发挥,有利于教与学的双向性,学生不再是被动,而是自主自愿地进行学习,更好地发现了体育学习的乐趣。本着这个问题,经访问学习、调研分析、总结经验、设计结构、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自主选教师、自主选项目、自主选程度、自主选时间的“四自主”模式教学。

  3.1 “四自主”模式之方法

  a.自主选教师:在开学之初,通过网上给出的课程与教师等介绍,让学生了解学院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特长等,由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主观判断哪个教师的课程符合他(她)的学习本意,结合课程内容可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通过先后选择排序,确定其最终所跟学的教师和课程,以确定学习的方向。

  b.自主选项目: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被选项目进行有的放矢的选项目,有些项目可打破以往男女分班的惯例,如乒乓球、太极拳、气功、瑜珈,这从我们的问卷中也有反映,男女合班有其异性相吸、干活不累的生理特点,其主观能动性会超常发挥,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再比如太极拳、气功、瑜珈等教学是传统保健与养生不可或分体育教学,它强调的是对身体内在的锻炼,是以保证学生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教学,能促进阴阳平衡,调和气血,通畅经络,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增进身心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它有深刻的终身健身内涵与意义。

  c.自主选程度:将学生的基础和基本活动能力分为较差、中等、较好三类,起评分和标准也相对应的分三等,对评分标准从宽到励,即对进校时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及格标准上适当放宽,但高分区段与优等的学生还是有区别,由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准,对号入座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别。这在我们多年的教学实验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启发,正因为学生进校时的程度不同客观存在,用一个统一标准进行授课显然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较大差异,倒头来谁都学不好、提不高,而自主选程度的学习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缺陷,又能调动“差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优生”因对其学习是以高标准、高分值进行评分,故而也会以更高要求来主动学习,以其学到高技术、达到高分,甚至评奖,自主选程度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差异学习的问题。

  3.2 “分程”教学法的运用

  3.2.1 对学生分程教学认识统计。为了解“分程”是否可行,以了解学生“分程”教学的认同度,我们设计此表进行了问卷调查,作为接下来设计分程教学开展的工作方向。统计如下:

  从表4可以看出,有男女生合起来有65.8%认为体育课程应该分程度进行教学,说明高职生确实在体质和体育能力上有明显差异,了解学生的需求是及时和必要的,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以不同标准来进行组织教学和分级考核更有利于提高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也更有利于高职学生体能的保持和提高。

  结语:

  我们认为“四自主”模式教学不失为可替代陈旧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个有效方法,这样不但能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竞争率,提高独立能力,也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岗位与生活环境,这也为高职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终身受用的生存与发展的提供了身心财富。是培养具有新型生命观、健康观、运动观、审美观的现代高职学生,使之成为能适应高科技现代化职业德才兼备新型人才的可选之路。

  参考文献

  [1].唐颖.重视职高生心理教育,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课程研究.2014.7.

  [2].时海芳.试论我国体育从“自为”走向“自觉”的发展趋势——把握体育本质推动我国体育走向自觉发展之路的哲学思考.硕士学位论文.2008.4.1

  [3].王晓均等.学校体育“人本”教育生态的偏失及补偿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第36期

  尤海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