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这样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呢?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本文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

  1.优化组合,合理组建小组。

  组成一个小组要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6个人为一组。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使每组保证都有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2:2:2,即2为优,2为中,2为差,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差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

  2.合理分配各尽其责。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迟疑不动,或盲目行动,不能进行较好的地合作。况且学生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因此,选拔一个组长至关重要。当然,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要做细致的分工,如记录员,汇报员或辩论员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我认为在小组合作中,应注重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1 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但听也不能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意会。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言。

  3.2 学会质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的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疑。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默不做声;有不同见解和意见,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

  3.3 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较多,相对的有些同学发言机会较少。为此,教师应调动发言机会少的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4 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约束,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选择恰当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以下是我总结出的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情况:

  1.1 挖掘教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语文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的,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并适时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1.2 新知识点讲授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知识点混淆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探讨,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辨能力。如:在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对插叙这一知识的讲解中,我并没有直接讲授相关知识,而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行阅读文本观察体验,组内探讨经过比较分析进而发现体会插叙的妙处。

  2.以多种形式展开小组合作。

  2.1 故意示错,据理力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2.2 开展评比,增强竞争意识。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让学生自拟题目并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在按小组总分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是自己的学习好还不够,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因影响了小组成绩而有压力。评比后,小组里的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都有学生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3 先示范,后开展。

  刚刚进入课改的学生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有时应先做好示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一种导向,最后才放手让学生同桌互交流,小组自由交流。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洪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