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药工程专业药学微生物学教学及实验改革与实践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生物,制药工程,实验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2 17:05
摘要:制药工程是一个涉及药学、化学、生物技术、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型工科专业。药学微生物学作为制药工程课程体系中一门具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占重要地位。目前药学微生物学课程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要求其必须进行相应改革,本文主要以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药学微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为例,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的有益改革对策作介绍和总结,以更好的提高其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改革
制药工程是以研究药物为目标的交叉型技术学科,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设计、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1-2]。合肥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且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并被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药物微生物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在帮助学生了解药物制剂的发酵生产、新药开发以及药物的质量控制的同时与《发酵技术》、《药物化学》、《抗生素工艺学》、《制药工艺学》、《药理学》、《药剂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药学微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实践改革受到学校学院的特别重视,因此如何使学生获得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最终培养出适应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3-4]。鉴于此,我们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及考核方法多样化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革,形成了具特色的药学微生物学教学新模式。
一、讲好绪论,培养学生兴趣
课程绪论决定学生对该学科的看法和态度,将学生最初的新鲜感转化为浓厚的兴趣继而转化为持久的探索欲望是绪论的首要任务。本课程绪论主要通过引用大量数据、图片、视频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微生物与人类同生共死,时刻相伴方面:用数据说明土壤中有多少微生物、每张纸币上有多少微生物、人体微生物的分布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正常人和感冒患者喷嚏所含微生物是否一样、放屁是否会蹦出细菌等。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敌人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微生物保证人类健康、微生物为人类提供大量有用物质等;黑死病、埃博拉、艾滋病、疯牛病、SARS、禽流感、MERS等病毒引起恐慌,是人类的敌人等。药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方面:用叙述故事的方式讲述形态学时期古代人如何酿酒、烘制面包、华佗如何“割腐肉防感染”、如何种痘预防天花等;生理学时期巴斯德如何治疗“酒病”、如何设计曲颈瓶实验、怎样发现狂犬疫苗等;生化时期弗莱明怎么发现了青霉素和溶菌酶、他与丘吉尔的友情是如何建立的等;成熟时期讲述沃森和克里克怎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并给学生展示什么是DNA双螺旋结构;基因组及后基因组时代讲述微生物学的展望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前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引入微生物的学习殿堂,并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做铺垫。
二、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目前高校对药学微生物学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且没有针对性很强的教材,因此首先应根据学校及学科的发展和培养要求选择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和教学顺序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其获得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我们所选教材为沈关心主编供药学类专业用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7版)。该教材分为免疫学、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三部分。由于学生前期已系统修过免疫学,因此免疫学部分我们不重复讲,而把重点放在普通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上。为突出教学的实用性与创新性,我们增加了“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及显微镜和显微镜技术”;调整打散“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相关内容并将其贯穿于“微生物分布与医学微生态学”以及“药物的微生物检查”等章节中;将“消毒与灭菌”部分放入“微生物的控制”,详细讲述微生物的控制等级以及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并增加生物安全部分内容;“药物的抗菌试验”不仅讲述体外抗菌试验还增加了体内抗菌试验、抗病毒试验及抗毒素试验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动画及视频演示可增加其可视性及直观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5]。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45分钟内丰富教学内容,扩展知识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师通过讲解和视频演示相结合就可以把显微镜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发酵罐的灭菌、药物的抗菌试验等内容的相关知识形象直观的传递给学生。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把学生从记笔记的紧张中解放出来,课上理解记忆、课下归纳整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媒体的使用便于联系实训,药学微生物学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配套了系列实验如微生物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呼吸道中微生物的筛选、药物的抗菌实验及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等,多媒体可以借助图像、动画、录像等把实训引入课堂,化虚为实,使基础理论与实验结合更紧密,提高教学和实验效率。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对学生而言,教学过程结合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可及时更新学生知识,使学生了解该学科发展情况;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科研工作,可使学生更近距离的了解接触科研,学习科研本领,培养科研素养。对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仅可以拓宽教师视野,为教师科研提供新思路和方向,而且科研所积累的经验可以使教师课堂教学更胸有成竹、得心应手[6]。如在进行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讲解时,我们以酵母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例,从微生物土样的采取、菌株分离纯化、产物分离与鉴定、活性分析与检测等方面为学生系统介绍菌种分离方法,培养方式及活性检测手段,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是人类“朋友”的意义。另外,学生还通过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等参与我们的具体科研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也显著增强。
五、优化教学及实验考核方式
传统药学微生物学考核方法主要基于考生试卷答题情况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但同学中存在考前重点突击、实验报告撰写不忠于实验现象和结果或虚假编写实验报告等现象。为使考核结果能更真实的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水平,我们优化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25%加实验技能考核25%加50%卷面考试成绩。平时成绩除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纪律和出勤等方面外,还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将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以PPT的形式讲演汇报给老师和同学,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整理PPT和表达能力。实验技能考核除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外,还将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规范化操作纳入考核范围,通过规范学生进实验室穿实验服,不在实验室吃东西,不随意丢弃带菌废物,规范使用仪器等方面养成学生良好的微生物实验习惯。另外,实验允许失败,分析出失败原因并详细写出改进方案和设想也能取得高分。卷面考试主要根据答题得分进行考核,但考卷设计时提高发挥题及应用题所占比例。通过采用该种较公平、严格和全面的考核方式,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实验操作水平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另外,PPT汇报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对科研专题的准备流程有了较深的体会和理解,有助于后面本科毕业论文的资料查询及汇报展示水平的提高。
1.目前实践情况
实践证明以上我们所实施的药学微生物课程及实验教学改革是成功的。从学生的反馈情况及实际效果看,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明显的提高;实验改革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施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显著增强了其动手能力,提高了其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更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根据反馈意见,继续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具体包括编写针对性更强的教材、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和完善测评机制、增加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比例等,完善该教学新模式,以进一步符合和满足新世纪应用型和研究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淑娟.试论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65.
[2]孙蓓.浅谈药学微生物教学改革的体会与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62-63.
[3]官妍,程惠娟,汪长中,等.药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80-982.
[4]邓祖军,张文军,陈宏远,等.药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34-436.
[5]王林涛.职校中药学类专业微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学园,2013(24):182-183.
[6]陈向东,汪辉.药学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尝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20):35-36.
马晓静姚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