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升职业幸福感,笑对人生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反观现实,一个时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在下降。一位在农村某中学任教的教师就向记者抱怨,工作太辛苦,精神很疲惫,报酬有点低,缺少幸福感。为什么六成老师感觉缺乏“幸福感”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幸不幸福。据调查显示,75%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10—12个小时;20%的教师每天工作8—10个小时。以每周法定工作时间40小时为标准,90%的教师是超工作量的。其中工作时间40小时以下的教师占10%,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教师占27.1%。而每天工作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的占到教师总数的56.2%。而且,教师工作弹性大,教师一般下班却实际上没有下班,放学后还要处理学生遗留事件,晚上还要备课批改作业。

  二是教师编制紧,负担重。一个语文或数学教师,当班主任还要上两个班的课。如此超工作量,超负荷运转,要老师具有所谓幸福感是不现实的。

  三是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两天一检查,三天一验收。更让教师疲惫不堪。各种进修更令老师们应接不暇。什么远程课程改革的网络学习,除了交钱,还有关文件称,不过关者将不能上课,这不就炒鱿鱼了么?还有各种考试,甚至考过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等。至于评职称带来的压力就更大了,有的教师年年交钱就是评不上,既然指标有限又不早说,等你交钱伸长脖子盼,最后盼来个明年再申请。

  四是老师的收入少,入不敷出。国家拨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学校自筹。老师的收入不用说与公务员不能相比,更不能与垄断企业的职工相比,就是与其他私营企业也不能相比。干部有灰色收入,教师只好靠补课费,弥补不足了。教师说如果国家把工资发足,教师也不愿意辛苦补课。

  五是人比人,气死人。老师感到工作前途渺茫。许多交过的学生都青出于蓝甚于蓝了,地位和薪金都比老师高,老师只是表面荣耀一下子,而暗地里伤感。老师的没有幸福感并不只是物资上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娱乐和消费基本上与中小学老师无缘的。除了前面所说的老师的收入之外,应试竞争的巨大压力,中小学老师没有时间和闲心放松自己。如今中小学老师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劳动。应试教育不需要老师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只需要跟着高考指挥棒走就行。这种没有创造性的单调重复劳动只能使老师疲惫不堪,疾病丛生,而根本没有创造劳动的喜悦。有调查结果显示: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近70%的教师感到心累、精神疲惫,48%的教师有焦躁、失眠等症状,36%的教师感到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的职业倦怠、普遍的亚健康状态,这是老师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倦怠。

  最让人担心的是,老师们这种无“幸福感”如果传染给学生,那么,“幸福感”的教育将会落空。

  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让所有的教师都有职业幸福感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仍需要做很多实际工作。一位教师说:“谁来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指数?靠政府、靠社会、靠自己。我们的教师也要能够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追求幸福。”

  幸福是什么?是荣耀的光环?是成功的桂冠?是酣畅淋漓的快乐?还是刻骨铭心的甜蜜的瞬间?也许我们有着许多难忘的场景,可是幸福却是一种灵魂的自我问答。从我个人理解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是一种被尊重被善待的美好感受。

  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呢?我认为我们应从一下几点做起。这也是我对自己教师职业的规划。

  一是在自己心中树立起一根成长的标杆,实现职业谋生型向职业发展型的角色转换。真正的教育能让教师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享受工作的乐趣并由此产生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来自工作本身与自己的期望值和能力相匹配,这样工作才会充满激情和信心。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的充实自己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做一个让学生信服的喜欢的教师,这样才会感到幸福。我觉得教师的幸福感很多的时候来自于学生。我想到我生活中的几个镜头“圣诞节——一个很易被我淡忘的洋节,早上一到办公室就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红红的、娇艳欲滴的大苹果。一问才知昨晚上学生送的,心中不由感到一股温暖,整个人的心情都变得轻快起来”“毕业的学生经常结伴来看望老师”“放假了学生给老师发个短信,诉说自己的想念”……每当想起,心中便会有一种感动,一种为人师的幸福。

  二是让自己的教学生活有自己的特色,不断的挑战自己,实现被动应付型向主动创新型的转换。作为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的抱负,要保留自己的兴趣也爱好并把它融入自己的工作中,让自己的教学有自己的特色。

  三是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换。像钟红军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教案重新总结整理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要善于自己给自己找研究的课题,善于学习总结。积极尝试一些新的观念新的领域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注入新的动力,善于发现并享受教师工作的乐趣与成果。

  教师的幸福有其自身的特点: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与“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天伦之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德性生活之乐相并列,而称之谓“三乐”,明显含有对教育劳动的精神审美意蕴。教师只有摆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把教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乎自己的需要,像孟子那样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那么他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达到‘孔颜乐处’的境界。”

  总之,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是快乐的,我们当教师的也才是幸福的。

  于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