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摹是写生创作的基础和奠基石,就是如何向我们的古人前人他人学习如何用笔用墨构图设色等问题,创作是学习中国画的最高阶段,即为创新发展!翻开历史的一页,展望历代画家们是如何上承古人,下传后人以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的!
关键词:中国画;创新;临摹
南朝画家在“传神”理论的指导下,画风有较大变化的是张僧繇,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张僧繇从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书法艺术运用到绘画中,形成了“点,曳,斫,拂”四个基本技法,吴道子绘画以焦墨勾线,略施淡彩,世人谓之“吴装”,与张僧繇合称疏体,有别于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密体画,这两种画体为后人所继承。吴道子在风格技巧上有突出的创造,他发展了张僧繇简括的笔墨技巧,“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他运用线描的技巧也达到新的水平,特别中年以后创造了遒劲奔放变化丰富的“莼菜条”,能表现物像“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取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人们称之为“吴带当风”,吴道子“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是后世白描之先驱。宋代武宗元笔下的《朝元仙仗图》,能见到吴道子壁画的气势和风格。吴道子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表现出的时代的精神面貌,都对后世有着巨大及深远的影响!宋代李公麟在吴道子的白画形式上发展了白描,他创立的朴素优美的白描形式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尚处于萌芽阶段,真正将山水画推向新的高度的是盛唐时期的一批画家,在青绿山水画中首推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李思训人称大李将军,他画山水树石突破了单纯勾勒填色,而以遒劲并带有变化的勾斫表现山石结构,再填以青绿重彩,富丽堂皇,带有明显的贵族欣赏意趣,显示出盛唐艺术的辉煌气象,被后世奉为青绿山水画的典范!李昭道人称大李将军,他画山水“变父之势,妙之过之”,在李思训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现存《明皇幸蜀图》传为他的作品。此图描绘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难四川,人马在蜀道中行进的情景。画幅前端有玄宗乘马将过桥,马匹受惊的细节。全图细笔勾描无皴,石青石绿及丹粉重彩填色,人物车辇山石林木的刻画都异常细微,展现出唐代青绿山水的风貌。这种较早出现的山水样式被称为“青绿山水”,并为后代不断遵循和发展!
董源,五代南唐人,于山水人物皆甚精妙,兼工龙牛虎,但最受后人欣赏的是以水墨淡彩创造性地绘出江南山川,江河纵横,草木丰茂,山峦明秀的风光。他的作品“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笔下的“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晦明,林霏烟云与千岩万壑,重汀绝岸”等景物,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宋人评论他的绘画“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但实际上他已大大改变了唐代山水画风。在他的笔下既没有唐代青绿山水那样勾斫填色的刻画痕迹,又非单纯破墨渲澹,而是将笔与墨,皴与染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披麻皴点子皴的画法,表现江南山水的整体感觉。巨然和尚继承了董源的这种画法,后世凡以方折笔法皴山,如折带皴,马牙皴,斧劈皴等,皆由荆浩关仝发展而来。凡以圆转流畅的笔法皴山,如米芾父子的落茄点,后世的荷叶皴,解锁皴,牛毛皴等皆由董源巨然发展而来。
宋人崔白的出现,突破了近100年来黄氏父子的成规,开拓了花鸟画的新境界。崔白以画具有野情野趣的败荷凫雁著名,也能画山水,人物及佛像。崔白技艺非常熟练,作画不用起稿,画直线不借助于界尺,而曲直方圆皆合尺度。他善于表现在自然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和变化及之间的相互联系,描绘不同季节气候下动物的生动情态。他的传世名作《双喜图》是一件巨幅花鸟画,表现在肃杀萧瑟的秋风中山鹊和野兔的情态。被劲风吹动的枯枝败叶衰草野竹,受惊扰而燥动不安的山鹊,由此引起野兔仰首回顾的情节,都刻画的精妙入微。鸟兽笔致工细,而山坡树干则用阔笔水墨画出,在写实中具有野逸的情趣,体现着“体制清澹”的画风,特别是画败荷苇岸芦汀寒塘秋江烟波中的凫雁野禽鹭鸶兔等有突出的创造,寓示着花鸟画表现领域的扩大和艺术技巧的进一步提高,标志着独具特点的宋代花鸟画由酝酿而发展到成熟阶段!
没骨画法在绘画史上得到了很大的继承和发展,没骨画法为张僧繇所创,五代后蜀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墨骨花枝”之称。宋代李公麟,徐崇嗣继承了墨骨并使其发展。到清初恽寿平复兴了墨骨画法,恽寿平早年学习山水,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他以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创造了“仿北宋徐崇嗣”的墨骨花卉画法,极大的发展了墨骨画,墨骨初时多为水墨,后来墨色并用,到恽寿平则是以色为主了。恽氏用色,堪称一绝,重而不俗,艳而不妖,搭配协调,恰到好处。真正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色,光,态,韵俱佳的艺术境界,成为一代墨骨画大成者!今人谢稚柳和潘璎老师也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技法!
元四家之黄公望承袭了赵孟頫水墨简率一体的山水,并创造了浅降山水,以浑厚苍简的笔墨画江浙山川,他的《富春山居图卷》成功地运用了淡墨皴擦画山,将长披麻皴与短条子皴交互使用,又以水墨涂出影影绰绰的远山遥岸,江中沙滩则用湿润的秃笔扫出,山峦坡上的苔点有园有长有扁有立。浓阴密树则施以水墨大点,疏密有致,运用得出神入化,意趣盎然。继承了李成米芾董源巨然的皴法。王蒙多在山水画中表现深山隐居的生活,皴法在董源巨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解索皴!
清初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王时敏和王原祁以元画家黄公望为依归,王鉴则崇尚巨然和董源,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王时敏苍老中见秀嫩,王鉴则沉雄古逸,王翚则秀润沉着,而王原祁有韵味淳朴,笔墨古拙之趣。现在大多数人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卢培培 当代中国画发展困境的思考-美术教育研究2010(4)
于月 马淑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