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现代图书馆之新——新服务、新空间、新体验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图书馆,计算机,内蒙古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6:18
摘要:本文就现代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即新服务、新空间、新体验进行举例并探析,从而突显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纵观;现代图书馆;新服务;新空间;新体验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受到冲击,有的出现消亡,有的不断改变举措应对变化,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地,为了持续生存与发展,势必适时变化!
一、纵观图书馆之新服务
1.新的服务理念
现代图书馆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现代化的精神,有一个开放的胸怀。由于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产生了新的变化:从地面服务扩展到空间,从定时限时的服务到读者自我服务,由图书载体服务纳入数字载体服务,这些变化使图书馆员的服务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加强服务意识,以方便读者为核心的网络共享意识,走向规范化、技术化标准化、服务社会化、合作与探索化迈进。
图书馆在新的服务理念的支撑下,必然产生新的服务,如下:
2.延伸服务
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创新模式,提升效能,内蒙古图书馆于2014年5月启动的“彩云服务”这个金点子“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即内蒙古图书馆已与内蒙古3家国有书店合作,到这三家书店只需拿内蒙古图书馆的读者证就可采购借阅图书。读者选好书在书店柜台刷读者证、输入密码,就算是为图书馆采购了图书。书店工作人员对所购图书盖上图书馆的章,通过一定的加工流程,即使用安装在书店的内蒙古计算机网络部主任张树杰等几个人自主研发的一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读者、书店、图书馆集“借、采、藏”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这个系统,读者就可将图书带走阅读,看完后,就可通过图书馆自动还书机即可还书,读者还书后系统会自动提示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图书缠上并最终入藏流通,每个月,图书馆和书店结一次账。这个“彩云服务”给书店带来了图书馆的读者,给图书馆带来了书店的顾客(指没有读者证的顾客去图书馆办证),给读者创造了便利,为社会创造了全民阅读的条件,备受亲睐。
再如,贵州省全面拓展数字文化服务方式,贵州省图书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为通道,借助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依托省馆建设和推广工程配置的数字资源,向全省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2011年10月,作为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一项新的延伸,贵州省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掌上贵图”正式上线。公众不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地获取数字资源,还可以体验图书查询、预约、续借等服务,并通过短信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这可以说是是传统图书馆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
3.电话借书服务
电话借书目前是西部公共图书馆贵阳市图书馆的一个品牌服务项目,此服务是2012年贵阳市图书馆与贵阳邮政联手推出的新业务,打个电话书就送到家,即:拥有市图书馆借书卡的贵阳市民,可以通过贵阳市图书馆网站查询所要借阅的书籍,拨打借书专线0851-85985190,向图书馆电话借书。借阅图书确认后,图书馆将用户所借图书交由邮政同城配送网络,送到读者手中,读者只需支付少许邮费,节省来回路程时间,这项服务同时可以让行动不便的人或者老人、小孩,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各类书籍的便利。
4.电子阅读设备外借服务
如:上海图书馆让用户体验图书馆新技术,大规模扩容电子阅读终端,除电子书、电纸书等电子阅读器外,还提供平板电脑iPad,通过这些阅读设备的外借服务,读者可以浏览上海图书馆数字阅读网站上的报刊、网络小说、多媒体交互式的电子书等。电子书阅读器从键盘控制和电磁笔触控转变为比较适合老年人操作的手指控制。此服务使更多人走在时尚的前沿,并且由此推荐和获得了新的阅读方式。
诸如以上的现代图书馆新服务还有很多,不一而足。
二、图书馆之新空间
随着时代的要求,功能单一的馆舍提供的服务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一定条件下,拓展现代化图书馆的新功能空间就成为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如:深圳图书馆的“南书房”和“讲读厅”就是图书馆多功能服务空间的延展。(1)“南书房”于2013年11月开辟,位于深圳图书馆一楼东侧,占地350平方米,配置有6000余册中外经典图书,是“扬经典阅读之风,弘优秀文化之善”的阅读空间,也是与读者交流互动,宣传推广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场所。该区为免费自助服务区,读者凭“图书馆之城”读者证刷卡进入。在装修设计上,力求色调清新,简约明快,灵动飘逸,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家里一样的自由与舒适,自在享受阅读的宁静与快乐。(2)“讲读厅”则于2015年元旦启用开放,位于深圳图书馆正门入口西侧,占地面积120平米,提供60个阅览座位,可容纳近百人参与活动,面向广大市民读者免费自助天天开放,平时主要开展自修服务,读者可自由进入进行自修、阅读;同时,讲读厅还计划定期开展各类公益阅读活动,以培训、公开课、小型演讲、辩论等类型活动为主,读者可免费免证参加。
三、图书馆之新体验
1从数字图书馆建设到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1.1 数字图书馆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逐渐形成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打破了图书馆的空间限制,联网后,馆藏信息资源可实行异地或远程查询和借阅,实现资源共享;不受复本量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多我可同时借阅某和特定文献,方便复制;在信息检索与查询上更加快捷,可多角度、多侧面、多内容检索;对文献保护有保护推广作用,即珍本、善本等资源经过电脑、扫描仪等设备数字化后,提供给需要的读者更为便利,同时也保存了直到了保护古籍的作用;在信息资源上又增添了新品种,例如媒体多样化,影像数字化、音乐数字等制品。
数字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发向,涉及到图书情报、计算机及通讯科学等领域,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的延伸和发展,从实体馆藏到虚拟馆藏、从图书馆到用户、从文献到信息、从借阅到参考咨询等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1.2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这是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后,启动的又一个重要的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共享,为读者更有效地提供服务。(1)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硬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和标准规范体系各方面的建设,初步搭建起了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的服务,使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国家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浙江省在原有虚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推广工程虚拟网建设工作。省、市以及多数县级公共图书馆已通过推广工程虚拟网链接到国家数字图书馆,可以直接访问其中的数字资源。(2)无锡数字图书馆即无锡新区图书馆,它是首次采用购买多种数据库资源免费供读者使用的图书馆,它建设的初衷就是要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吸引读者。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资源包括《中华数字书苑》《读秀》《龙源电子期刊》《维普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职业考试库》《EMIS经济数据库》《书香中国社区教育视频库》《公元摄影图片库》《高教社职业远程教育平台》《网上报告厅》等,共计电子图书110万种、学术电子期刊11万种、实时电子报纸400余种、5000多种长达100万分钟的视频资料、3000种外文电子图书、45门远程职业教育课程以及4万多套各种职业资格和国家考试题库,供新区读者在家或者工作地点实现足不出户的使用新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同时购置了汉王电纸书60台用于社区服务。
以上这些说明:建设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即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RFID技术的普通使用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数据自动识别技术,图书馆应用RFID取代条形码作为书本识别方式,可以一次性读取多个书本的RFID标签,充分利用标签中的记忆体功能,提高自助借还效率与书库管理的精确性,并提供管理决策资讯。截至2007年中期,全球大约已有600家图书馆使用RFID系统。图书馆界最早应用RFID的案例是1998年,新加坡在BukitBatok小区图书馆中试验RFID。在我国,2006年才有图书馆RFID系统面世,目前应用RFID的有深圳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等,值得一提的是地处西部的贵阳市图书馆也于2009年采用RFID技术,预计2015年上半年完成图书阅览室及书库总计约近40万册图书的RFID磁条转换工作,全面引入自助图书借还系统,24小时无人值守。
通过RFID技术,图书馆在架盘点、顺架、倒架、新书上架等方面都表现出智能、高效,它引领读者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舒适与便利的体验。
3.移动图书馆的建立
图书馆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存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国内33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中,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10所公共图书馆开通短信服务,占总数的30.3%;上海图书馆除利用短信开展常规服务以外,还积极开展信息订阅与推送、“上图讲座”预订等服务。国家图书馆推出“文津经典天天读”服务,每天为读者介绍一条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和一首古代诗词。再如:西部的公共图书馆也紧跟时代步伐,贵阳市图书馆推出移动图书馆,建有移动图书馆客户端,提供Android安卓、IOS苹果两种版本应用软件下载。
4微博、微信的应用
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能使人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微博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稍等等。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话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
目前,西部公共图书馆有的已开始使用微博和微信,例如云南昆明图书馆、贵阳市图书馆等。图书馆通过微博以“点对面”的传播形式,能让更多的人参与阅读,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通过微信建立的公众号,利用“点对点”的传播模式,鼓励用用户主动反馈信息,关及时作出反应。经过使用,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推送的微信都很“精致”,目的是减少对用户的骚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数是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到书信息、重大节日的活动等。
图书馆使用微博和微信,这些举措都有效地扩大了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群体,提高了移动服务的覆盖率,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图书馆以数字化为前进方向,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在服务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存储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环境下生存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冠强.数字图书馆研究[M],2002.08
[2]http://qkzz.net/article/02983247-7e5f-41f3-83d9-9ac7db121db9.htm[EB],远望谷:用RFID技术创建新型图书馆
[3]http://baike.sogou.com/v63693993.htm[EB],无锡数字图书馆
[4]梁欣,过仕明.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现状与发展趋势.情报资料工作[J],2013.05
[5]http://www.docin.com/p-940785853.html[EB],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研究6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dfwhyl/2015-02-05/content_13180599.html[EB],内蒙古图书馆颠覆世界图书馆服务模式:你看书我买单,2015.02.05
谢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