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脉络研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思想政治,师生,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2 15:3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本质、规律、范畴、功能、结构、目标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整体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各部分联接起来,综合各个因素,运用逻辑思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逻辑脉络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在原始社会处于萌芽状态,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一个阶级要统治另一个阶级,就需要培养为维护本阶级统治和利益服务的人,使其成为社会化中有阶级意识的人。于是,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便产生了。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的进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统治阶级要教化被统治阶级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和利益服务的人。具体来说,统治阶级要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和社会需要的人,就要从统治阶级的社会需要和人的思想行为实际出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把其思想意识化成相应行为。人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和社会要求,需要实践对人的行为检验。这体现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需要的合目的性与人的思想品德培育实践的合规律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即这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派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这样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的本质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分为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内部规律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本质理论来解决它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种内部规律是认知、情感,意愿、行动的统一,它的合目的性要求的有效性要通过内、外的实践来检验,而实践的结果又反过来对其进行修正和改善。而外部规律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主动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变化发展的需要。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地位、作用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稳定社会、培养人才、协调社会发展、激励奋发向上的功能。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体验式功能。其中,经济功能是最难发挥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作用对象和目标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正确的思想、理论可以转化为物质,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提供思想、理论,实现想物质转化的必然之举。最重要的是文化功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行文化的改革与创新,建设优良的文化环境。最本源的是政治功能发挥民主,不断地扩大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范围。最前沿的则是生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品德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品德结构构成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以及介体因素。其中,社会因素主要是说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里曾经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和个人是分不开的。个体人格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的倾向性,比如需求、动机、信念、价值观、能力、性格、气质等。环境因素主要有全球化因素、网络化新媒体因素、职业新环境因素和某些的特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品德结构的社会因素和个体人格因素是互动的,既有互动性、相对统一性,又有其独立性。这首先表现在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统一的特征。动态的发展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一定的人格形成的阶段和一定的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品格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到不仅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还要主动适应个体品德行为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个体施加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品德结构的社会因素和个体人格因素的相对统一性和独立性还表现在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的特征。一方面,个体人格不断地接受社会道德的规范化要求,另一方面,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表现自我主体性,能动地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因素来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所以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把内化和外化的有利因素结合起来,来体现品德结构的原理。另外,还表现在多元性和差异性的统一特征上。同时,它也体现了一种“大德育观”,这是在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大环境、大教育观的环境下形成的。所以,我们的德育实践应该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运行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即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内部规律要求德育目标的制定要遵循行业的德育规范、职业规范和制度规范。同时还要接受教育世界观与价值的引导。外部规律则要求德育目标的制定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以及地域文化和地域条件特征的制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制定一定要根据德育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的基本要求来进行,以社会的政策、规范和社会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依据;同时,不仅要考虑到行业性和群体性地特殊要求,还要考虑到德育目标实现的各种目标的因素。德育目标的制定要选择不同的德育模式。以其多样化和丰富性来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需要。然而,我们也应该知道,德育目标的制定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时,既要有发展性与规范性要求,又要符合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要求。最后,制定德育目标要在一个宏观层面上,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具体,要具有针对性、行业性和可操作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本质、规律、范畴、功能、结构、目标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整体系。遵循着这条脉络,我们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
陈静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