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更新与改革,对学校内部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进程也越发迫切起来。教师秉承着“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理念,对学生的个性与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也越来越重视。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也更加突出。本文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分析,探讨了趣味化与生活化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趣味化;个性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教学过程。这门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小学阶段,孩子个性十分活泼,想象力特别丰富。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寓教于乐,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营造一种趣味化生活化浓郁的课堂氛围,开展丰富的具有生活倾向的课堂活动,并亲自为小学生示范各种体育项目,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推动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对小学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整个教学过程。然而,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呈现出的是特别懒散冷清的现象。体育项目单一,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们都不愿意上体育课。本文将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深刻分析,并探讨趣味化与生活化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生活化与趣味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无疑拉近了体育教学内容与孩子们的距离。因为生活化教学意味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为教学背景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也更容易掌握教学知识。
其次,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化的教学,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趣味化的体育活动充满兴趣。趣味化的教学意味着,在课堂上营造出来的散发着正能量的、活泼有趣的氛围;也意味着充满趣味性的各种体育教学理念、活动以及教学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享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也许收获的是愉悦的心情,也许收获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趣味化与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如果小学体育教学充斥的全是不好的内容:体育项目单一,教师没有责任心未对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且不对学生进行指导。那么带来的结果也就是,学生讨厌体育这门课程并且产生懒惰的思想。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有效的应用生活化与趣味化教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可以从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个角度来看。
1.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完善并丰富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根据当天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做好准备,保障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如:准备体育课的活动场地、体育器材和道具;精心设计体育课的互动环节或者比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呈现主体地位。
其次,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情况以及每位学生不同的个性要求,开展健康向上的生活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在原来传统游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如:“猜拳踩脚”的体育游戏(两人相对而站,石头剪子布,胜者可用脚去踩一下对方,而对方也可及时敏捷地躲闪,在规定的时间里,对方踩脚次数多者为胜)。教师可以对之前单一的游戏方法稍作改变,在原来的游戏基础上,增加成语接龙。这样一来,这个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活动身体,还可以积累知识。正所谓既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学到了知识。
最后,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呈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改善教学。
2.教学内容需要生活化和趣味化内容相结合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要积极引导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教学背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情况以及每位学生不同的个性要求,开展健康向上的生活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简单游戏。不仅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更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如:踩影子。
当然,小学体育中只开展生活化教学会显得有点单一。因此,生活化教学可以与趣味化教学相结合。在充满趣味性的各种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营造出散发着正能量的、活泼有趣的氛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享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如:抗洪抢险的游戏(书包要叠好不能倒,教师要求学生摆书包时要像抗洪抢险哪样严肃认真,要确保大堤安全,最快、摆得最好小组获胜),既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同时又了解了抗洪抢险的相关知识。
3.学生要充分呈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要克服自己的懒散行为,改变被动的学习态度,要充分呈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掌握各种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应秉承着“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与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采取寓教于乐,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营造一种趣味化生活化浓郁的课堂氛围,并开展丰富的生活化的课堂活动。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且急迫的。
参考文献:
[1]鲜文芬.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趣味生活化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7(3):55-55.
[2]刘兵,谷圣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趣味生活化的研究[J].运动,2013,27(9):76-76.
[3]哈国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趣味生活化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32(1):108-108.
刘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