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适合小班幼儿的美工区

  摘要:通过在美工区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开展适宜的活动,让小班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美工区材料的投放应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应具有教育价值和层次性,幼儿在美工区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动眼、动手、动脑的机会,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美工区;材料;活动;盛材料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创造力发展是在其不断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对决定幼儿可能获得怎样的学习经验能起到积极作用。我发现我园大、中、小班的材料投放上没有年龄特点。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认为,材料越多越好,但没考虑投放的这种材料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是否感兴趣,班级中有许多材料只是摆设,根本无人问津。为了改进这一现状,我园通过教研活动,级部教师讨论等,使教师明白投放的材料不用过多,关键是投放幼儿感兴趣、适合幼儿操作的游戏活动材料。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小班为例: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来看,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玩是小班孩子头等重要的大事,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投放哪些材料最能吸引幼儿?怎样投放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持久性,以及有效性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在投放材料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投放的美工材料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要为幼儿投放彩笔、蜡笔、各种纸、剪刀、橡皮泥等一些最基本的活动材料。在准备材料过程中,要从幼儿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比如,在剪刀的选择上,要选择塑料圆头剪刀,一是因为小班幼儿自护能力差,使用塑料剪刀安全;二是因为小班幼儿刚开始学习使用剪刀,能剪纸就行,有的塑料剪刀还能剪成锯齿状幼儿很喜欢。在幼儿随意涂鸦的纸张准备上,为了吸引幼儿,我为幼儿准备各种形状的纸。比如花的形状,半圆形、扇形等,还为幼儿准备一些让幼儿连线练习,如:老师在纸上点画出车的轮廓,幼儿把一个一个圆点连接起来,这样反复练习,幼儿在绘画时线条的衔接就会流畅很多。另外,老师还要为幼儿提供擦手的抹布,盛垃圾的小桶,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些小罩衣,活动时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会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设计的美工活动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与幼儿之间是有差别的,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创设游戏环境时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在设计美工活动时,要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能力的幼儿设计的难易程度不同。例如:小班幼儿上学期的美工活动以涂色为主,在涂色活动中我为新入园能力弱的幼儿提供白纸,让他们任意涂画,不受任何约束大胆涂画。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画有各种轮廓的纸,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涂色,要求幼儿从上到下或是从一边一笔一笔的涂,并配上歌曲或儿歌很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再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我班幼儿由于多数是新生。幼儿的手部肌肉的发展能力的限制,对于简单的搓、揉、压、等动作还要一定的时间,分阶段才能完成,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绘画活动还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于是选择了比较简单的拓印印画。投放了切片的藕、萝卜、茄子、洋葱等简单实用拓印又漂亮的材料,孩子们拿上这些材料,都很兴奋。为能力弱的幼儿准备一些蔬菜印章,纸团等在画好轮廓的图案中印画,(画好的树干,幼儿蘸色印画树叶,或是在画好的裙子、背心轮廓中印画)。为能力强的幼儿准备印画工具、纸张幼儿任意创作,董英群、董在田小朋友创作的草地上的长颈鹿;姜佳怡、吴桐小朋友创作的沙滩上的小螃蟹;解承熹等小朋友创作的桔子成熟了都非常有创意……拓印画的快速成画特点能满足他们欣赏美、渴望成功的愿望。

  在粘贴过程中,我也同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适合不同幼儿的活动。例如:用皱纹纸粘贴时,年龄小能力弱的团纸团或是粘贴统一色调的物品(苹果、太阳),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图案会搭配颜色。还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几何图形,粘贴处相应的物品,如:两个黄色的圆形粘贴出小鸡;用三角形粘贴出松树等不同图案……

  幼儿在不断练习创作中锻炼了小肌肉群的发展,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活动区盛材料的盒子统一、整齐,便于幼儿取放

  我们幼儿园为了让美工区材料一目了然,便于幼儿取放,班级盛材料的小筐都是统一的,以我班为例,美工区我们选用统一的塑料筐,我们将蜡笔放进统一的器皿(用平时幼儿喝的酸奶盒)然后放进塑料筐,剪好的不同几何图形纸按颜色不同,放在同一的小盒内然后再放进塑料筐;皱纹纸把团好的和没团好的放在不同器皿,然后放进同一塑料筐,剪刀则插进硬纸盒然后放进塑料筐……这样摆放的物品一目了然,便有幼儿取放也便于教师随时检查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并及时增加以免出现材料不足的情况。也给幼儿养成了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认为提供的材料一定要适合孩子发展的特点,根据主题活动要求,要时常更换材料或更换操作的方法。以便孩子对区域游戏保持着高度的兴趣。

  姜黎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