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对策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前儿童,书香门弟,文化素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2 17:26
要:家庭作为儿童的首属群体,是儿童“社会化的摇篮”,也是其“人生第一课堂”。家庭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环境,其具有不可随意选择的特点,人一生下来就必须接受家庭的哺育抚养,逐渐完成社会化,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因此,家庭是走向生活的起点,儿童成长离不开家庭这一基本群体,并终身受其影响。正因为如此,提高家长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形成科学的自我动力,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儿童社会性发展
一、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因为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利益与共。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埋下种子,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重大而深远地影响。历来出身书香门弟的孩子自幼就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相反,家长有不良习惯的家庭很难培养出子女的高尚情操来。所以说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家教之本,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只有努力学习,奋发进取,使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才能赋予家庭生活更加丰富的内涵,为学前儿童提供、创设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条件,浓郁的文化气氛,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培养性格,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
二、树立平等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幼儿兴趣、爱好,允许其平等参与各项家庭活动(包括重大决策),鼓励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设法让孩子经历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因此,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民主平等意识,摒弃“家长制”作风及居高临下的家庭教育模式,以父母和朋友的双重身份去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不要过多的批评、斥责。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的能力、才干、兴趣和个人意愿,努力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家庭互动关系,促进孩子学习动力的发展。
三、遵循教育规律,优化家庭教养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过程就是在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上适应其心理要求,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1]这就要求家长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积极探索,掌握一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走出教育的误区,学会把握“爱”的艺术和真谛。具体地说,科学的教养方式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理性施爱。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教育有度。第二,启发诱导。家长应承认儿童学习中的主动地位和独立人格,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自觉努力,自由发展。第三,正确引导。[2]父母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子女成长的方向,父母应以培养能主动适应未来生活的理想一代为教育子女的目标,重视挖掘孩子的潜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并着眼于未来能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第四,要求适度。严格要求是教育子女的前提,但严格要求不等于苛求,而是根据子女的不同情况,结合教育目标提出恰当的,合理的要求。坚决反对操之过急,要求过多,一味惩罚,听之任之,盲目称赞,过度保护和过度迁就。要做到严要亲厚,养要严格,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适度。为孩子营造一个幸福、欢乐、和谐与温暖的家庭氛围,促进其学习动力的发展。
四、注意学前儿童个体差异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其中包括性别、年龄、个性差异等,父母要针对这些差异,采取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3]比如说:男孩和女孩的生理、性格方面的特点不同,一般情况下,相对于男孩来说,女孩性格较为内向、敏感,情绪体验更为深刻,这就要求父母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批评教育时要考虑到其心理承受能力,采取较为婉转、宽容的态度和方式。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自我发展空间,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但是也不能任其发展,而是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巩固良好的夫妻关系
在现代家庭中,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夫妻关系处理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家庭中其他关系的发展。因此,和睦的夫妻关系既是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基础与核心,也是学前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对儿童形成稳定、乐观的良好心态意义重大。良好的夫妻关系,重在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亲相爱、相互体贴,经常交流与沟通思想情感,这对于在学前儿童社会化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至关重要。夫妻之间的和睦、平等和相互关爱,会使整个家庭气氛显得轻松而温馨,充满亲情,都有利于引导儿童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儿童,他们的人格比较健全。相反,如果夫妻之间关系紧张,经常吵闹,则容易造成一种沉闷、紧张、冷漠、恐怖的家庭气氛,造成儿童的恐惧感、不安全感和挫折感。夫妻的离异更会给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这种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会表现出自私、虚伪、固执、孤僻、神经质、自卑、不文明、缺乏责任感等心理障碍。因此,为了儿童人格能够得以健全发展,家长一定要认真处理好夫妻关系,以便为学前儿童一个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
儿童在不断地发展同时,对其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遵循他们每个阶段自我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内容,从而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王建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