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在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将少数民族文化引入教育教学之中,既能应对近年来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挑战以及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弱化,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能有效地提升学校素质教育,达到学校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现代文化;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和汉文化的不断扩张,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有被削弱的趋向。如何在包容外来文化、发扬光大汉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学校教育教学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所以,如何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渗透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就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即通常所谓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1]现代文化主要指由传统社会向经济富裕、政治稳定、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过渡中形成的文化。[2]它凸显的是个性、主体性,张扬、随意,以每一个社会成员言行自由度的攀升为标志彰显着社会的进步。[3]外来文化主要指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为基础的全球化取向的文化。[4]这里主要指改革开放以后传入我国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逐渐明显,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日益尖锐。

  从国际角度看,目前全球化中的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单项的文化传输,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西方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国,并对发展中国家的优秀文化进行贬低、丑化。[5]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及其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意识、价值体系、民族文化与信仰受到较大冲击。从国内看,现代化的发展带来的现代文化与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冲突日益尖锐,少数民族的归属感、忠诚心和奉献精神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采用纯汉语教学。[6]民族语言和文化被削弱。

  二、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首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民族思想、民族观念,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民族观念的形成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祖国观念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情感教育的内容,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只有将热爱祖国与热爱各民族、尊重各民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学生完整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其次,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是学校知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内容中,有大量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如历史、地理、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都与少数民族文化不可分割,都包含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教育从知识层面要求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再次,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舞蹈、体育竞技等文化活动,既具有各自的民族性,又具有独特的、甚至其他活动难以替代的教育功能,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另外,少数民族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歌舞、音乐、绘画、服饰、建筑、艺术品等,大都具有精深的艺术价值,是学校美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美育具有促进作用。

  因此,学校素质教育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对学校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三、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在德育中,首先要树立学生民族大团结的思想观念,形成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的人文情怀。其次,要引导学生形成关注少数民族的意识。只有关注,才有关怀、才有热爱。第三,要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形成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的良好行为。第四,要让学生掌握少数民族礼仪,按少数民族礼仪和少数民族人民友好交往。

  在教学中,一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二要创造条件将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有条件的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亲临少数民族地区,让学生实地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氛围,加深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没有条件的学校,要通过影视等现代化媒体,加强学生的视觉影响,深化少数民族文化对学生的直观记忆。还可以通过邀请少数民族专家、艺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专题介绍、演示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学。三要在其它学科教学中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

  在活动中,一要结合素质教育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如少数民族歌曲演唱、少数民族舞蹈表演、少数民族艺术作品创作等等;二要尽可能地把少数民族文化贯穿于学校各项活动,学校平时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有意识地体现少数民族成分。三要利用少数民族节日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融合。在有少数民族学生的班级,要以班级为单位,在少数民族节日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纪念活动、联欢活动,给少数民族学生以节日祝贺、节日慰问。在活动中增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节日的含义及其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J].科学中国人,3003(4).

  [2]董靖保,王尚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1).

  [3]弥沙.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冲突[J].学术交流,2007(11).

  [4][6]曹能秀,王凌.试论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1).

  宋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