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发去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体育;健康成长

  引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只要我们能够转变观念,及时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潮流,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想就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二、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个性发展

  让学生全面发展,不是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发展,不是一刀切和齐步走。传统的体育教学不考虑地区差异、经济、文化的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统一国家规定的体育教材进行教学,统一国家规定的体育课评价标准来评判所有学生的体育课成绩,由于统一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使体育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体育新课程教材,鼓励教师的创造性,体现个性化。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是体育新课程教材实施的大忌。要实现体育教师由模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就必须要求教师不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是个一创造的过程,要求学生有创造精神,首先体育教师要有创造、创新精神,无论是在教学的组织,对教材的理解,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每一教师都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把这些见解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上升到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优良教学风格,从而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和兴趣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结语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把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体育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学观观念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的和创造力。只要我们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充分表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上,学生个体在体育课程中一定会获得新的体验和新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海玲,张建超.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03,04:92-94.

  [2]青春.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0:144-146.

  [3]周芳.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J].甘肃教育,2007,04:60.

  高晓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