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探幽:《将进酒》教学设计

  朗诵是诗歌教学的必需手段、首要手段,其可以启悟人性美、体味感情美、再现形象美、参解思想美、感受语言美。通过朗诵,古典诗词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我们可以多方感知,有感情地朗读以至于成诵。

  作为站在唐代浪漫主义诗歌顶峰上的巨人,李白的诗重“气”,构思瑰奇,清新自然,明白晓畅,自由奔放,于慷慨激昂中吞声吐气、表情抒怀,最为适合朗诵,尤其是他的“饮酒诗”,实在是朗诵的首选。

  《将进酒》是李白“饮酒诗”中的代表作,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赏析示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以朗诵指导为重点,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诵读诗句,师生在朗诵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诗歌主旨。

  所以,我以朗诵为基本法设计此课程。

  一、学习目标的预设:

  1.因声求气,熟读成诵;2.知人论世,探求诗旨;3.融情入景,把握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的把握: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2.在有感情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三、基本学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运用相关资源;2.师生共读文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地诵读;3.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4.合作、探究,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探究、质疑、交流。

  四、学习过程的设置。

  1.预读知酒名(背诵导入)

  余光中曾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他什么都不需要了,惟需要酒。他举杯邀明月,却抱月而终。谁能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感受他的纵酒狂歌吧。适当背诵已学过的李白的诗,重温他的豪荡。

  2.初读闻酒香(解字知韵)

  2.1 学生自由诵读本诗,正音,断句;然后齐读此诗,教师仔细检查。

  明确:“千金散尽”的“散”作动词讲,分散、消解义,故应读“sàn”;“且为乐”的“乐”作名词讲,快乐义,故应读“lè”;“将进酒”的“将”读“qiāng”,“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读“jiāng”。

  2.2 分小组读,大声的读,放肆的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律。在稍稍了解此诗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中寻找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

  3.再读明酒情(揣知诗意)

  3.1 点名让学生分别朗两段,其他学生予以评价;然后教师示范性朗读,将自己体悟的情感带进去。

  3.2 诵读指导:因声求气,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朗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3 教师提问:酒后的李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的情感变化的脉络是怎样的?

  教师随机明确:一悲——韶华已逝,青春不再;二欢——人生得意,豪情满樽;三壮——价值宣言,终用于世;四思——轻薄权贵,安然寂寞;五愁——纵酒狂歌,一醉消愁。诗人情极悲愤而作狂张,语极豪放而又沉着。一个自信、慷慨、愤激的形象跃然纸上。

  3.4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分小组有感情地诵读。

  教师适时明确:悲(苍远、咏叹)——欢(和缓、嘹亮)——壮(高亢、豪壮)——思(深沉、冷凝)——愁(激越、绵长);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以悲始,以愁结。

  4.三读赏酒兴(把握诗旨)

  4.1 将学生分成两个方队——“青莲对”和“太白队”,先让各队推举一名同学比试朗读,然后两队集体比试朗读效果。

  4.2 知人论世,讨论探究: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请多方搜寻资料及结合本诗说明理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_____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_____

  教师明确:《教师用书》及其他资料上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一句,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李白,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5.四读品酒风(分析手法)

  5.1 让学生离开座位,手持教科书,在教室里自由踱步,边行边读,此时教师播放古琴曲《广陵散》作为配乐。

  5.2 李白的诗风自来别具一格,结合文本说说李白的浪漫主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教师明确:大胆的夸张、雄奇的想象、瑰丽的语言,构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内核。

  6.五读铸酒魂(背诵怀远)

  教师先小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天宝十一年,51岁的李白依然胸怀“大济苍生”的理想,却依然摆脱不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于是他化诗为酒,和酒吟诗,在“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的《将进酒》,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这是李白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今天,“李式自信”依然激励着我们,无论遭遇多少挫折,自信和坚守是必需的出路。我们应该敬其人、好其诗,但不可仿其行。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

  全体学生背诵此诗,祭吊李白的伟大灵魂!

  谭文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