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状,扩大发展,着眼未来——浅谈校园义工工作开展

  摘要:众所周知,校园义工属于比较年轻的学生群体,如何立足现状,扩大发展,着眼未来,并解决校园义工工作开展中的各种问题,更好的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广大同学,从而走向一个稳定的正轨,并且可以给更多人带来更多惊喜,便成为“吾们将上下而求索的”。

  关键词:义工;现状;发展

  在倡导“八荣八耻”与“和谐社会”的时代口号下,在盛行“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在教育体制的指引下,无论是被称为义工或者志愿者,无疑都应该是具备使命感和正义感的,同时如何让更多的人加入校园义工的行列,如何让现有义工在组织中更深的感受到责任感和归属感,是加快校园义工队伍建设与提升义工整体素质的良药,虽苦口却极利于行;同时,也是扩大校园义工的影响效应与品牌创建的有力武器。

  义工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多见于港台,在大陆称为志愿者。一般讲,就义工工作来说,我们应以长远的眼光,站在某一特定高度,立足现状,扩大发展,着眼未来,同时,这也是三个极关键与重要的环节或步骤;而论及校园义工本身,也可将其概括为:四化,即制度化,职能化,普及化,多样化;三机制,即领导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二精神,即奉献精神,感恩精神;一宗旨,即服务大众。下面就以上三个环节在各方面的情况作以下简单总结与分析。

  谈到“四化”建设,首先要从制度化说起,校园义工管理的制度化主要应包括规章制度方面的规范化,管理办法制定方面的落实化,而这其中各项已制定的明文规定,其内容都会有些局限性也是需要我们尤其注意的。组织,纪律,培训,经费等也需要有制度化的建设;校园义工站的职能化则是指下设各个部门的划分及所负责的职能是否明确且合理,各岗位的重要性占总体的比重与它们之间的共同发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当下的国情,这些都应该是我们现阶段重点考虑的问题;相比较于社会上,义工在校园的普及化所反映出的问题格外明显,也迫切需要解决。就目前国内大学而言,从校外到校内,从社区到学校,学院,班级,再到后勤,楼管,宿管,还没有完整的一些普及率的实际数字指标作为衡量普及标准,检验普及成果的保障;义工活动的多样化的提升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组织主体来自学生。就目前来看,所反映出来的大致包括服务对象,活动形式,具体内容,活动场所或基地,参与人员等方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扩充其种类与内容都是我们需要继续深度探讨的主题。当然,还有一些因素,比如校园义工工作的高效化,校园义工服务的质量化也同样不可缺少。与此同时,也要尽量杜绝形式化,主观化。

  三机制中,校园义工站的领导机制主要包括总站,指导教师,站长,义工小组,联络员,班级负责人或队长、组长,督察员,普通义工等,如何形成团队合作发展模式,增强内部成员的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义工的监督机制包含日常例会,值班,考勤,监督,考核,认证等方面,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书面规范加以完善管理;义工的奖惩机制要求赏罚分明,根据一定的标准给予校园义工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而这些标准的制定也反映了上文所提到过的校园义工管理的制度化。

  二精神,若要分先后,则先要具备奉献精神,再要懂得感恩精神,“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让奉献和感恩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广大校园义工群体中间,才能让校园义工工作长足而稳定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宗旨,即服务大众这一核心观点,说到义工,服务是永恒的话题,义工的服务性质是不会改变的。校园义工作为校园组织成员中的一份子,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广大同学应是义不容辞的,需要时刻铭记的,也是要时刻恪守的行为准则。

  就现阶段而言,校园义工工作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校园义工工时划分的标准与落实工作;校园义工站的文化建设,例如名称,口号,站徽,站旗,主要服务对象的确立等等;校园义工的影响力,具体也可以包括义工效应,宣传、传承、发扬、创新等等。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取之于民,回报社会,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社会舆论的评论和其所带来的压力,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校园义工工作的未来发展,校园义工工作者们所面临的将任重而道远;作为校园义工,随身份而来的利与弊在现在学生中间也早已成为议论的热点话题,由此产生的如何平衡各种局限性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分析总结;对于校园义工工作的各项经费或基金的来源及去处,各大高校也是十分关注的;随着校园义工队伍的不断壮大,校园义工和上一级及其他组织的联系如何进一步加强并得到改善;学生普遍对校园义工本身的认识及误区目前也没有清除,其实成为校园义工的光荣感、使命感及对自身的提升都是提高校园义工所体现的积极的一面;避免形式化,使校园义工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措施等。以上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还应明确校园义工与校园志愿者,校园义工与学校贫困生,校园义工与校内勤工助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才能更好的成为校园义工,并且为这项工作服务。

  最后,作为校园义工,应该明确从事义工服务的现实意义,首先是提升其精神境界,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载体。大学生义工怀着奉献爱心、关爱社会的高尚情怀,自愿以知识、体能、劳动、经验、技术、时间等奉献社会,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提升其精神境界。其次,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义工事业、义工精神、义工理念、义工目标、义工追求及公民道德资源表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同时,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

  综上所述,校园义工工作开展需要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步骤步步为营。相信在所有校园义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各项问题的逐步解决过程中,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校园义工本身还是校园义工工作,都可以走向一个稳定的正轨,并且可以给更多人带来更多惊喜,我们也期待着未来的校园义工和义工活动。

  参考文献

  [1]毛淑梅,加强大学生义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0.(12)

  [2]肖艳娟,大学生义工组织持续发展需要制度化推进[J]教师2010.(26)

  [3]靳义亭,推进我国义工制度化,构建和谐社会[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4]郑江艳,试论义工组织的发展现状及路径构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益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