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合唱艺术初探

  摘要:合唱是一门艺术,随着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合唱教学也全面地深入课堂了。既然在课堂中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在班与班之间搞好班级合唱,孩子们不仅要学会个人演唱,还要学会和大家合作一起演唱,甚至是合唱。那么怎样搞好合唱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关键词:合唱;唱姿;气息

  一、强调学生的演唱姿势

  演唱姿势的不对必然会影响歌唱或发声,因此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做到:

  1.人体自然站立,两手自然垂下放两侧,上身放松,下半身稳而不僵硬,精神面貌处于饱满、生气勃勃的状态。

  2.两脚如肩宽,成丁字型分开站立,支撑点可放在前脚或后脚上,以便歌唱时保持重心。

  3.腰部直立,使胸部挺起,同时微收小腹,两肩平放而略向后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4.头眼平视,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而微向后收,切不可向前突出。

  5.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切忌皱眉、噘嘴、歪头等。

  6.坐着唱时,注意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三分之一的面积。背不要靠在椅子上,腰部稍挺,感觉下背拉直伸长,从头、颈、背到腰,有垂直感。头眼平视,、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

  二、气息是演唱的动力

  有人说“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在教学中,我们不必要对孩子们象成年人一样讲解什么胸式腹式,而应该用生动自然的形象比喻来体会,比如轻声说话的呼吸,抽泣练习,像“闻花香”一样的深呼吸练习。跑步时很累的喘气,呼气时要求大家象吹蜡烛一样,不能让火苗左右晃动,并且要保持吸气时的感觉,切记吸气时不要抬肩,呼气时肌肉放松。如用儿歌的形式来进行练习:

  1.“数枣”练习:轻声诵读:“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2.“数葫芦”练习:轻声诵读:“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孩子们喜欢有趣的练习,通过“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气息训练渐渐有所提高。

  三、发声训练是演唱的基础

  课堂合唱教学毕竟不同于专业合唱训练,提倡的是普及和重视,因此,课堂发声训练声音的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方法为基础,常用轻声和头声训练是必须坚持的,忌大声喊唱。

  2.把发声练习灵活多样。可用闭口音“呣”练习,再用开口音单韵母“啊、喔、呜”练习。练习中多用“绿”——“路”,声音要求平直靠前,三度上下行练习,随着音区的上升可有一些渐强趋势力求控制在中弱和很弱之间。老师用钢琴弹一遍,学生哼唱一遍,练习中就要仔细聆听发音和音准方面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引导,音域可从D大调唱到降B大调。

  3.合唱注重的是整体声音效果,不是某一个人独特的声音,当声音出现跑调时,那就会影响整体,因此声音要求控制音量。

  四、视唱与节奏训练是根本

  1.多声部视唱与节奏训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学生在课堂上举一反三,用朗诵、拍手、跺脚等方法或者游戏的形式开展节奏训练,通过视觉、听觉、肢体感官,学生有了一定的节奏基础,那么在多声部视唱时节奏掌握就容易多了。

  3.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优势。若在合唱中遇到较难的地方,利用班级里一些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可进行先示范,然后每人充当小老师,到各小组进行指点和帮助,纠正音高和节奏错误,反复学唱,熟练以后,老师钢琴伴奏,各声部进行重叠训练,这样,大家相互合作就能共同完成多声部的视唱了。

  五、合唱过程中的咬字和吐字是关键之一

  1.所谓“字正腔圆”,就是字头、字腹,字尾都要吐得清清楚楚。不妨学习一些绕口令或诗词朗诵进行基础练习。

  2.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表达,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使歌声富有感染力。

  六、课堂合唱歌曲的排练

  首先是课时的限制,一首合唱歌曲课时应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般是做好前期准备,第二课时主要是歌曲的合与唱的问题,怎样去完成呢?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完成的关键。

  歌曲《小白船》是一首修改过的二声部歌曲。凭多年的实践经验,孩子们对一声部掌握得快,原因是歌曲的主旋律比较流畅,琅琅上口;二声部老是掌握的不太好,容易走调,唱着唱着二声部的旋律就没了,全都唱成一声部了,最后合唱变成齐唱了。于是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先入为主”,先聆听钢琴弹奏二声部,然后我再钢琴的伴奏下演唱二声部的旋律和歌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运用柯达依手势找准音高,使其声音靠拢集中,直到能背谱唱。学习一声部时,一定采用慢速轻声地练习,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声部的和谐,做到音高准确、节奏准确。

  当两个声部的旋律配合逐渐和谐时,就可以进入歌词部分了。在学习歌词的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朗诵的形式可选择领诵,分角色朗诵,师生配合朗诵等,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表达的内涵,再次采用慢速轻声地合唱练习,掌握好以后,逐渐提出歌曲里力度、速度、情绪的要求。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个人认为激励机制是课堂里必不可少的环节,怎样去实施呢?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由于个性的差异导致孩子们想表现的方式就会不一样。而合唱是一个整体合作的过程,这就会给那些想表现又不敢表现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平台,老师通过分小组展示合唱的整体水平展开比拼,激发了孩子们的团结合作学习的愿望。同时老师给予每个小组的演唱评价和奖励,提高孩子们的演唱兴趣,激发了孩子们对合唱的兴趣和喜爱,让课堂合唱教学焕发出光彩!

  总之,合唱是一种集体表演的艺术形式,它的魅力在于有着丰富的和声效果,和谐平衡的音色和立体感的多声音响,艺术感染力强。合唱也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审美的熏陶,促进了身心健康的有益发展,更是传承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精神,体现了“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黄大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