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发展初探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职院校,家庭教育,学生素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5:14
摘要: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未能形成合力,教育不够协调,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长教育的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因此,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出现了诸如学生暴力事件多发、师生关系紧张、父母与子女矛盾突出等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只靠学校或家庭是不行的,而必须协调好学校家庭的力量,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1]目的: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我校学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求探索一套中职院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整合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协调发展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中职院校招生难的形势,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对招生对象的入学条件放宽,很多初中阶段的所谓“差生”进入到了中职院校。家长们希望孩子在中职教育阶段掌握一门技术,习得一技之长,将来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把希望完全寄托于中职学校教育,但是对于家庭教育却关注不够。[2]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中职教育仅仅进行技能知识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技能学习同等重要,直接影响着中职生的身心健康,而这些方面的教育又与家庭教育存密不可分。
近几年中职生的生源多为没有考上高中,成绩不是太好的初中毕业生,而且大部分来自农村,家长对孩子寄予希望不大,有的家长选择中职院校的目的就是让学校帮着看孩子,避免孩子过早进入社会,交上坏朋友走向歧途,对于孩子的学习不做要求。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告诉我,单纯的学校教育对现在的中职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协调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德智体健康发展,走向社会。
二、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职院校学校教育很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掌握技能,成为今后生活的保障,同时要使学生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优雅的举止,更好的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
2.学校教育的现状
目前学校教育的功能被无限扩大,以致出现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论调。这样就会导致其它形式的教育退场,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去学校,自己只负责孩子的吃喝就行,其它都是老师的事情,只要班主任不打电话,家长从不主动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在校表现。从而出现了“5+2小于5”,即孩子5天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周六、周日两天在家往往就给抵消了。例如学校规定学生要按时到校,有的学生(住校生)在周日晚不能按时返校,让家长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找各种理由请假,家长立场不坚定,在孩子的软磨硬泡下与孩子一起撒谎请假。可见家庭教育不能与学校教育配合所起到的消极作用。
三、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张梅玲说:“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和示范孩子的关键,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不能中断,要随时纠正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偏差。家庭教育还可以弥补和消除学校教育所产生的缺陷与负面影响,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2.家庭教育的现状
目前中职生多数来自农村,父母的职业多为农民、工人、服务员,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认为把孩子送去学校,怎么教育都是学校的事和自己无关;家长对孩子要求也不高,有的只是不出事就行,对孩子的学习及德育没有太多的考虑;还有很多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孩子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他们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有些行为放任甚至放纵。在询问的很多学生中,他们和家长的沟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而且交流主题多为学习,对孩子的情感思想,家长关心不够。还有一个近年来非常突出的现象,单亲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对孩子要么简单粗暴,要么苛刻要求,还有就是干涉自由过度保护,这就使得孩子性格方面有所缺失。
四、中职生现状
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多为15、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非常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职生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尊重师长、勤奋学习,但部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自控能力较差,会出现旷课、逃学、打架斗殴、乱扔垃圾、破坏公物、早恋、辱骂教师等现象,缺乏学习主动性,不爱学习,不能吃苦,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能融入班级生活。造成学生这种不良状况的原因很多,如何把学生向好的方面引导,就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协调发展共同努力去教育和引导学生。
我们对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10个班的学生在入学半年后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8份。
针对调查问卷的几个项目做了如下分析: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进入我校护理专业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是听从家长安排,她们对将要学习的专业并不了解。表3告知我们通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很大一部分学生开始喜欢这个专业,但另一部分学生是不喜欢的,也就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完全是被动的,也最容易出现逃学、退学的现象。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这群孩子的思想变化,共同向好的方向引导教育。
五、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发展
1.明确学校和家庭教育关系,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改变,家长有意无意的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孩子是否是好孩子的标准,导致家庭教育的目的严重偏离。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很匮乏,自己的学历还没有孩子的高,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有的家长虽然自己的文化素养较高,但是,对于孩子学习目标的确立是狭隘的,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学习不好就去扫大街。”狭隘的认为高学历就是人才。对孩子心理生理上的变化关心过少,甚至从不过问,导致学生情商较低。其实,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全方位的培养人才。同时家庭教育也起着调整、平衡和促进学校教育的作用。它们同等重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继续,它们相互依存,如果它们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对孩子形成教育合力,那么一定会是“1+1>2”的结果。
2.学校和家庭必须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
要使学校和家庭为共同的教育目标形成教育合力,就要经常地沟通交流。目前的沟通手段很多,学校应积极的通过校讯通、飞信、微信、QQ聊天等工具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家长更应积极的通过电话、短信等方便快捷的渠道与孩子的班主任进行主动沟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召开家长会或进行个别家长约见,宣讲学校的教学理念、教育措施,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主动支持。
3.学校和家庭要有协调一致的教育行为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可塑性非常大,家长和教师的养育行为、教育行为和言传身教必须统一起来,使得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同和验证。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一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一致将会给孩子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害其一生。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一定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发展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生活、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杨筠.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考.
[2]李娜波.潞城市中职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李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