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文学素养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文学素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在调查研究了各高等院校文学素养培养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学素养;高等职业教育;策略

  文学素养是指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表现为对社会一定的了解,对历史一定的独立见解,良好的行为举止等等。文学素养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和审美情趣,代表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青年打开通往成功之门的重要途径。文学素养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1.文学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致力于培养高技能人才,育人是其根本属性,因此,应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性和修养的教育放在首位。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兼顾学生人文素质、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人文修养等方面的课程不断删减,偏离了教育的终极目标。致使学生就业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职位的晋升,而不注重自身可持续发展。

  2.文学素养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6月23至24日在北京召开,国家领导人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充分就业提供智力支撑。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为人才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未来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而这种职业精神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文学素质的培养。

  3.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也使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尤为重要

  信息化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阅读工具和更丰富的阅读内容,然而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首先,阅读“缺乏症”。任教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的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无论是大本(大学本科)还是研究生,阅读量之少,是令我震惊的”,其次,崇尚“快速阅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的兴起,浮躁的社会情绪,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大多数人追求浏览阅读、飞行阅读、快餐化阅读。生活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迷失于铺天盖地的信息之中,只是急于知道,而不想去了解;那种细心摘录、长久品味、相互交流的传统阅读被大家所弃。再次,钟情“时尚阅读”。2014年5月河北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指出,大学生阅读新闻、娱乐等信息的比例明显高于浏览学习资料的比例(35.57%)。那些传统、高雅、艺术性和思想性高的文学名著影响性越来越有限,而当下娱乐性强的“时尚阅读”却深受人们的欢迎。

  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和途径

  学生文学素养的构建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首先,加强图书馆建设,营造书香校园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集散地,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大学的心脏”。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而且为他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当前,各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提高、改进图书馆建设,完善馆藏资源、开设经典书屋、举办阅读沙龙等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发挥其育人职能。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图书馆的育人功能,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2009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院领导和图书馆广大员工的积极努力下,成立了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读者协会,协会秉承“搭建读书平台,交流读书心得,促进全面发展”的宗旨,在学生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同学们创造了更好的读书环境。读者协会的成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增进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截止目前,图书馆成功举办了“爱数月”、“读莫言,体验大师风范”征文比赛、“知识龙卷风”等活动。图书馆的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激发了学生们的文学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生文学素养的高低与教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表率作用,潜心读书,专心读书,在博览群书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同时将、读写结合,用自身的知行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读写兴趣,促进其文学素养的形成及提高。当前,高职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阅读文学经典的类型比较单一,数量较少;欠缺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良好习惯与方法。高职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亟需教师在阅读和欣赏方面给予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给学生推荐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书目、《大学语文》等相关的课程及第二课堂,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兴趣;教师也可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传授学生阅读与欣赏的方法;依托学生文学社团,开展文学经典讲解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文学素养。

  再次,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构建合理的文学课程体系

  美国非常重视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其“名著讨论课”独树一帜,享誉全球。该课程主要通过阅读西方经典著作,让学生考察人性的本质、英雄主义、友谊、真理、正义、灵魂等与当代生活有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美国规划的经典名著课程沿用至今。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文学类课程来完成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合理地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通过系统的文学类课程群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主要靠这两门课,一个是基础语文知识,一个是与旅游有关的文学作品鉴赏。学生第一、二学期开设《语文》,将传统文化经典的鉴赏作为主导课程,辅以现当代文学课程与外国文学课程,分别开设于不同学期。文学鉴赏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优秀的文化精神为精髓,以经典文学作品为教学内容,是一门融思想性、知识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将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名著和思潮、流派介绍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篇目的赏鉴和分析,提高自身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等能力。第三、四年级开设《旅游文学》,大力提倡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阅读与旅游有关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学阅读面,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学语文等相关课程的渗透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最后,充分发挥文学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文学活动

  文学社团是其成员以文学兴趣爱好为纽带结合在一起的学生组织,文学社团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舞台,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作力。著名的清华文学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的产物,由当时的清华学校(即庚子赔款留美预备学校)于1921年11月20日成立,是我国最早的大学生文学社团,迄今已90多年的历史。清华文学社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水平,陶冶情操、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北京大学的“五四文学社”是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贡献最突出的文学社团,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各高校已经认识到文学社团在高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当前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功利化倾向严重,有的学校没有文学社团,有的虽有但也是徒有虚名。大学生参加社团功利化现象,高职院校尤为严重。学生参加社团首先考虑对今后就业有什么好处,因此,对文学社团的兴趣不大,很多学生对文学社团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参加了。文学社团是自身文学素养培养,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入文学社团的最重要收获在于性灵的释放、素质的提高、道德的升华。高职院校领导和师生应该转变观念,帮助广大学生调整功利主义的心态,积极支持文学社团的工作,拓宽筹措资金渠道,不断提升活动质量,打造精品文学社团。

  三、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是一个漫长、动态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持续不断的努力。社会和学校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理想的读书风气。学生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有意识地阅读那些艺术性高、思想内容丰富的高雅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品位,培养文学鉴赏力、提升文化品位,并进而深化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http://www.chuban.cc/yw/201404/t20140423_155079.html

  [2].《阅读缺乏症,病因何在?—一项关于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18日

  [3].王莹.从高校文学社团的发展现状看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南京八所高校为例.文教资料,2010(15)

  [4].陈润平.经典阅读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图书馆化研究.大家,2010(11)

  [5].孙翠云.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6].田会敏,王密卿.培育学生文学素养构建和谐英语课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青年文学家,2014(2)

  魏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