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创新探析

  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热浪的掀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其中就出现了“低碳经济”这样的新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它仍然延续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低碳”既是环境的需求更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拯救,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由于“低碳经济”理念适合环境会计的核算要素及我们防患于未然的原则,为此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创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碳”环境会计发展现状

  随着气候问题逐渐成为焦点,提高碳的生产力成为环境会计考核的重要指标,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但是从我国的企业现状来看,许多企业任然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过度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是我国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与此同时,我国在新能源的使用上也缺乏先进技术和使用条件,并且由于我国煤储量较大,我国还是把煤作为一种主要能源加以使用,在使用中,排除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了较严重的“温室效应”。正因为这点,我们对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反思。

  从我国现状看来,我国的“碳”环境会计发展除了受资源和经济活动限制发展缓慢以外,从研究内容来看,涉及的内容非常全面,但是实证研究较少,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没有广泛应用在会计实务当中;从环境会计规范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善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这不仅对环境会计实施造成影响,也使得环境会计监管不能顺利进行;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来看,信息披露不够全面,方式多样不具有可比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对环境信息的使用造成困难。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的成因分析

  1.企业管理层缺乏对实施环境会计的促进

  在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在逐步完善中,其执法力度也普遍偏弱,尚未引起企业高层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有企业,其在对经营者考核的指标里也不存在环境业绩指标,因而他们对此考虑甚少。而且,我国企业管理层对环境会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只限于字面的认识,现成的事例还比较少,企业的管理层不仅不能预计运用环境会计给企业带来的好处,相反,还会认为运用环境会计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为了不给自己带来麻烦,管理层通常不会主动关心环境会计的引入。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滞后,缺乏理论指导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理论的指导,但由于环境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不够成熟,在环境会计的计量、成本确认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理论认识还不一致,这成为了企业全面、系统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制约因素,导致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面,缺乏可比性,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方面存在问题,环境成本缺乏合理的分配标准以及缺乏完善合理的环境会计准则。

  3.企业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法律监督机制

  政府对于企业的监管将加强企业对于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一方面,政府的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的加强会迫使企业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否则企业将会受到重罚。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实施管理,推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外部成本逐渐增加,忽视环境问题将影响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因此,在财务利益和战略利益的共同影响下,企业开始自愿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以便能够及时地掌握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环境会计创新措施

  1.加强企业管理层对实施环境会计的促进

  在我国,企业管理高层应当对环境高度重视。经营者考核的指标里应当建立环境业绩指标,以起到督促企业管理层促进实施环境会计的作用。此外,应当加深我国企业管理层对环境会计的认识,不能只限于字面的认识,还要对现成的事例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的管理层要预计到运用环境会计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不应该为了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不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不主动关心环境会计的引入。在环境会计在企业推行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应当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一味的守旧。

  2.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法律法规,成立强有力的监管部门

  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是会计工作的标准和准绳,因而制定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和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和推广环境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低碳经济”首先要求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为保证环境会计真正能在实践中推行,政府监管机构必须考虑制定环境会计的具体制度及信息披露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最后,设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3.财税政策的支持

  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众多政策中,财税政策仍是发达国家最为依赖的手段。根据政策所要达到效果的不同,发达国家低碳财税政策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如旨在鼓励市场主体进行能效投资、节能技术研发、新能源投资的财政补贴,预算拨款,税收减免,以及贷款贴息等;二是抑制高碳生产、消费行为的财税政策,如旨在提高能源使用成本,鼓励节能降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税、碳税等。为了促进经济的低碳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施了税制的“绿色化”改革,目的是使税制从整体上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在措施上,一是开征有利于控制气候暖化、保护环境的新税种,如碳税、气候变化税以及生态税等;二是调整原有的税制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在理念上,从“谁污染、谁付费”转向“谁环保、谁受益”,征收环境税的出发点已不再局限于筹集环境治理资金,而是逐步扩大到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向低碳化上来。发达国家的低碳财税政策主要有四大特征:在促进经济低碳化发展过程中,碳税或能源税受到广泛的重视与运用;低碳税收政策大多秉持了税收“中性”原则;注重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杠杆”作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配合作用。

  4.加强政府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

  企业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存在不全面、不如实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的可能性,而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再完善。实施中国环境会计、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张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