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疲劳的调适探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生,心理疲劳,社会压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4:25
摘要:近年来对于心理健康的话题倍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中也包括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之所以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因为它是学习保持一个积极健康心态进行学习的基础,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问题。但在社会和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在学习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其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多年经验就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疲劳调适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心理;疲劳调适;措施
当今社会不仅我们成人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小学生同样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加之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等诸多原因,使得他们在学习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习疲劳就是其中较为普遍和突出的一种不良心理,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我们为了使得小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语文教学更为有效,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必须采用一些有效措施来对其学习心理疲劳进行合理、科学的调适,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及满足其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
一、浅析语文学习心理疲劳的现象
心理疲劳不仅在学生上存在着,而且也广泛存在的各类人群之中,它的实质就是在具体的生产与生活人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上倦态,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是人缺乏应有的兴趣和动机去完成工作,但是又不得不去做,因此,就出现了这种很勉强、无奈的心理,身、心两方面都觉得非常疲劳的状态。而心理疲劳在学生的学习上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力不从心,没法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从其情绪上来看,课堂上表现得比较忧郁,精神也不振作,慵懒,但课后却瞬间变得充分活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表现的极不负责任,马虎了事;对于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严重的会对教师产生厌恶感、潜意识里讨厌学习等,这对学生的学习进步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要对其成因及调适措施加以研究。
二、浅析语文学习心理疲劳的成因
1.教师方面带来的影响
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我们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给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个性发展需求、心理及年龄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没有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体现,这是造成学生心理疲劳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
2.家庭方面带来的影响
由于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让学生在家里得到很好的物质保障,但是在我们的家长之中,有很多更注重学生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学生成才的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加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趋向较为严重,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造成其心理方面的焦虑、倦怠等。
3.学校、社会各方带来的影响
多年的应试教育将学校也引向了一味追求升学率的轨道上,这给学生带了极大的压力,加之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的不良风气和现象对他们带了巨大的诱惑。
三、小学语文学习心理疲劳调适的具体措施
1.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使用形象的教学方式
人在儿童时期具有更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点,采用更为形象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将一些抽象、枯燥的文字内容用图片、实物展示、动画或视频播放、情境或人物模拟、扮演等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1.2 充分利用良好语感的魅力
“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要从培养学生强烈敏锐的语感入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作为我国近代极为著名的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夏丐尊所说过的一段话,这当中充分说明了教师应利用良好的语感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情境和课堂氛围、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等来实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2.切实减轻学生目前的学习负担
2.1 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以及课后作业的具体的目的与要求,对教学内容的涉及到的广、深度加以充分了解,准确把握各种习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其难度和所应用到知识点,对学生作业时间、范围、数量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切实减轻其作业负担。
2.2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练习安排,一般尽量做到首先完成较为基本的练习,再完成难度稍大的,且尽可能的让其在课堂上完成,以便我们及时获得相应反馈信息,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又能有效减轻其作业负担。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
3.1 将差生的转化工作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提供给其更多的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和展示其闪光点的机会,多一些鼓励和表扬,为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兴趣。
3.2 教师应不断提高各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在课堂提问中充分考虑到优生、中等水平学生及差生的各种特点,比如在提出难度不是很大的问题之后,可以让差生进行回答,对其回答正确的地方予以及时的肯定与表扬,不足之处再让其他两类学生给予补充,最后再让差生做出总结或复述。这样既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也充分提高了其学习兴趣。
4.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传授
由于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存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其学习的困难和心理上的疲劳,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在这方面我们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引导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明白学习是永远没有捷径可言的,在找到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还必须积极努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们首先应该正视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疲劳的问题,并积极应对,在我们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根据这一问题及其成因去探讨,寻求出更好的改进方式方法,促进我们教学效果和学生学生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戴玲央.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疲劳的调适[J].新课程学习(下),2011,07:41.
[2]童佩芬.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调控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07,16:28-29.
[3]刘本武.新课程背景下基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障碍的教学策略建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81-84.
武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