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小学数学,学习方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2 17:27
摘要:根据相关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主要目标。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创新意识也非常重要,可以说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从以下方面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比如质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等等,同时借助相应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文章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原则;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并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原则与策略进一步完善教学。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1.质疑性原则
质疑性原则相对来说很容易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进一步使学生具备质疑精神,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思维,能够对知识进行“再发现”过程,培养其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才能开动思维进行创新。例如:笔者在进行长方体的面积教学时,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同样运用正方体的面积的计算,然后我向学生提问这样做是否正确,学生踊跃回答,他们借助面积的概念否定了这个运用,正方形的面积是指边长乘以边长,它只有一个面,但正方体有12条边,有六个面,因此不能混为一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故布疑阵,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正确的质疑,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要针对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的教学都必须围绕学生而进行,尤其要针对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活动,并进行创新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摆脱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模式。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定,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己教学观点,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创新,使课堂回归学生,教师只需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3.动手实践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并且具有抽象性,因此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启发学生开动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够更深的理解知识,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发挥。例如:笔者在进行米、厘米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测量进一步掌握米、厘米,比如让学生测量书本的长度、桌子的长度,以及黑板的长度,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米与厘米是长度单位,他们对身边的物体的长度有大致的了解,正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实际用法。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挖掘学生潜力,增强创新精神
曾经有人对教育做过这样的评价,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出人的思维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有提出疑问,才能对知识进行探寻。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极难理解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应及时向教师提问,而数学教师在遇到学生提问题时,首先要对其态度进行肯定,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最后使学生能够清楚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此外,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可以进行不断延伸,由一个问题引出多个疑问,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举一反三。例如:笔者在进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值的应用题教学时,设计了几个问题,比如怎样画线段图?把谁看作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设哪个量为X?等等,为学生创设环境,让学生思考以及探索,加深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而且要创新教学方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摒弃,推行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开放式教学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学习,二是思维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并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拓宽学生思维。例如:笔者在进行倍数与约数相关内容教学时,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选择了三个数字7、8、56,让学生从这个三个数中,选取两个数字,然后说这两个数存在什么关系,看哪位同学回答的既快速又准确。当笔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学生都非常积极的回答“56是7的倍数”,“56能被8整除”等等,通过这样的快问快答,进而对这一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同时笔者还可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掌握。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改变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宽学生思维能力。
3.形成良好课堂氛围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学生这一特点,组织教学活动,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对其有求知的欲望。现在的信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图片教学、视频教学等等,首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进而活跃课堂氛围。例如:笔者在进行方位相关知识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准备的一些小图片,并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渐变换图片中物件的位置,进而让学生更能清楚地理解所学内容。
结语:
综合上述观点,小学数学是学生教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教学原则以及策略,希望进一步促进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
[2]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3]刘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12).
[4]何建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
[5]张龙祥.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1(26).
徐晶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