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托班幼儿家庭早期阅读策略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家庭环境,阅读,婴幼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2 17:53
摘要:在《纲要》与《指南》的指导下,婴幼儿的早期阅读受到了普遍重视,但在托班幼儿中,许多家庭还没有形成利于阅读的家庭环境和习惯,家长们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家长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在实施家庭早期阅读教育上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区。通过分析家庭早期阅读教育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对目前一些家庭的早期阅读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托班幼儿;家庭早期阅读;策略
随着全民阅读的开展,很多人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很多家长也认识到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也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调查中发现,幼儿园托班家庭早期阅读虽然引起了家长的普遍重视,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一、家庭早期阅读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早期阅读的概念不清楚
许多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让孩子读书,将婴幼儿的阅读与成人的阅读等同起来,认为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识字、学知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这样的概念反应在家长身上就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表现为购买图书时主要选择知识类、智力类图书,文学类的内容在阅读内容方面占绝对性的优势。家长们对孩子进行大量知识性、文学性的阅读,以会认多少个字,背多少首儿歌、唐诗,会讲多少个故事作为培养孩子阅读的目的、攀比的条件,不注重阅读能够带给孩子的乐趣,不关心孩子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忽略了培养孩子在阅读中养成读书、爱书的习惯。
2.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观念不明确
虽然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家庭早期阅读对婴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还有一部分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家庭早期阅读对0一3岁的婴幼儿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他们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幼儿园,主要任务是玩,玩得高兴就好,读不读书无所谓。甚至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太小,根本不会阅读,只会玩书,见着书就又撕又咬搞破坏,买书也是浪费。家长认为教孩子看书、读书需要等他们长大一些,等孩子识字了,自然就喜欢读书了。这个年龄的婴幼儿的家长,虽然也会跟孩子讲讲故事、唱唱儿歌,但这些行为常常只是作为孩子们玩耍、娱乐或休息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为了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习惯,许多家长把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让他们吃饱、穿暖、不生病当作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3.缺乏家庭早期指导,缺少阅读环境
绝大部分托班幼儿家庭,缺少良好的家庭早期阅读环境,许多家长将给孩子阅读的图书,随意地放在桌上、茶几上,让孩子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读书,没有为孩子布置一个专门的读书角或准备书橱、书桌和书房。
家长指导阅读的行为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的方法。阅读的时间、内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计划性差;阅读内容狭窄,多为文学性、知识性内容,没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意识;阅读技巧比较单一,只是家长读书孩子听,缺乏角色扮演、恰当提问等技巧;多数家长不会经常重复给孩子阅读同一本书,提高幼儿的观察与表达能力;绝大部分家长在指导婴幼儿阅读时,没有教给孩子基本的阅读方法。
二、家庭早期阅读的策略
1.转变观念,培养幼儿阅读习惯与能力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合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由此可见,在家庭早期阅读教育中,家长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到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认识到早期阅读应该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1.1 明确识字只是早期阅读中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
家长要正确处理家庭早期阅读中早期识字的地位,认识到家庭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它的内涵比早期识字要丰富得多。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识字只是早期阅读中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绝不是家庭早期阅读的唯一的内容与方式,在家庭早期阅读教育中让婴幼儿大量地、甚至是系统地识字是不对的。婴幼儿应该是在对身边丰富的生动形象的阅读材料的阅读过程中,通过图文的对应关系自然而然地学习识字。
1.2 明确家庭早期阅读的核心是“学习阅读”
家长要正确处理家庭早期阅读与知识传授的关系,认识到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思维训练、知识面等的教育,在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时候要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区分开来,明确家庭早期阅读的核心不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而是让孩子通过阅读来“学习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注意使孩子
1.3 明确早期阅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
幼儿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家长需要明确儿童早期阅读的阶段性目标,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能够聆听故事,喜欢听节奏感强的儿歌和童谣,对书本表现出兴趣;培养婴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帮助婴幼儿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能够通过封面区分不同的图书,能够指认图画书中所知道的物品;养成良好习惯,能以基本正确的方式拿书,知道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阅图书,能够自己翻看无字书;提高婴幼儿观察、想象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等等。
2.选择方法,增强幼儿阅读兴趣
在家庭早期阅读中,家长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2.1 亲子共读
虽然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孩子并非天生就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尤其是在婴幼儿早期,要独立读懂图画书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大人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亲子共读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亲子共读时家长最好把孩子放在膝盖上或者拥在怀里,抱着他翻阅图书,同时让孩子看到插图,鼓励他仔细看图,并将图中细微处都指出来,以便培养他的观察力;读故事的时候最好能根据情节读出轻重缓急,根据角色读出不同的角色语调与语气,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不管是哪种图书,家长只需要大声地将文字念出来就行,孩子不提问题,就不必去解释内容,因为在家长大声朗读的时候,孩子会主动去观察图画,只要反复多读几次,孩子慢慢就能理解其中的内容了。
亲自共读的时间、内容不作硬性规定,当孩子兴致高、渴望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多读,孩子可以多学;当孩子对某个故事不感兴趣的时候,家长可以另行选择一个他感兴趣的故事;当孩子倦怠的时候,家长也没有必要强迫他继续阅读。
2.2 自主阅读
家长要根据婴幼儿的实际水平创设家庭自读环境,为孩子提供合适的自读材料,让孩子自主阅读,培养自读兴趣。可以为孩子购买国内外经典的绘本,特别是一些无文图画书,让不识字的孩子一看图画就能明白的;可以购买适量适宜的音像资料让孩子安静地观看或听赏;可以为孩子提供拼字拼图积木、拼字磁铁等玩具,增强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性,在游戏中阅读;可以在家里的物品上贴上文字、图画标签,以帮助孩子实现图文对应,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等。
在自主阅读中,家长要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甚至可以独立阅读低幼读物的汉字。一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读时间,二是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拿书方法,正确的翻阅方式,让孩子知道一般的书籍从前往后翻页,文字的阅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等。三是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如看书先看封面和标题,看完书后要归位等。
3.利用资源,扩大幼儿阅读范围
在阅读时,不能将幼儿阅读的内容单一化,要尽量扩大幼儿的阅读范围,阅读除文学性、知识性内容外,还应包含伦理道德、文明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
家长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选择适合的早期阅读材料,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家庭生活中,属于婴幼儿阅读的材料很多,例如图书、报纸与画报、卡片、电视、录像、幻灯、各种有意义的符号和标志等。
在选择材料时,要求家长根据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阅读兴趣为孩子选择阅读。内容要简单、具体、贴近婴幼儿的生活。形式上,要求材料的画面大而清晰、色彩鲜艳,主要感知对象突出,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背景简单;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琅琅上口,易学易记。
总之,家长要将孩子的阅读渗透于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让阅读自然而然成为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逐渐培养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养成了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淑敏,张在筠.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J].婴幼儿教育,1994(10).
[2]余珍有.日常生活中的早期阅读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李永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