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业感知的“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键手段是实践教学,探索如何使实践教学达到理想效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永恒的主题。文章设计了一套以“事业感知”的培养为目标、将“招聘体验——专业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就业指导”作为实践教学手段贯穿于本科四年理论教学中的“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并对每个阶段实施的时间、目标和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事业感知;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是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学习不主动或者存在学习目的较为短视的情况,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还处于较为模糊的阶段,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刚步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身上,在大四学生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提早发现问题,四年学习中始终有目标地发挥自我学习能力,这是实践教学值得探索的问题。

  论文认为,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学生自己,本科阶段是事业的第一个起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如何提供一个有效手段,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是干什么的,可能有什么发展,自己想有什么样的发展,此时又需要做出什么努力,如此唤起学生的“事业感知”,从而激发能动性,这是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因此,论文认为,提出以“事业感知”为实践教学的总目标,配合“招聘体验——专业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就业指导”的“五阶段”实践教学手段,全过程贯穿效果评测,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阶段实践教学的学期安排如下表所示。

  一、招聘体验

  “招聘体验”是第一个实践环节,是五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它是学生直接跨越四年学习阶段而与结果——“就业”最真实的接触,能够为学生“事业感知”的激发提供巨大能量,引导学生直击学习目标。

  这一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真实的招聘会现场,主要目标有两点,其一,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竞争的激烈性,给予学生一定威慑作用;其二,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专业的就业情况,岗位设置,岗位要求,以及发展前景。因此招聘体验,至少需要举行两次,两次都应当在应届招聘工作最旺盛的时间段。

  第一次为学生刚入校,还未接受过任何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第一学期。这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的社会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教师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正向的思维指导,让学生了解到无论学校、专业是否容易就业,都要鼓励自己超越自我,时刻督促自己永不放弃,勇于接受任何结果,有即将迎接社会现实的心理准备。

  第二次为第三学期末,这个阶段,学生已经进行了两个学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此时进行招聘体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岗位设置、岗位能力要求、专业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识别自己是否愿意在专业道路上奉献终身,为自己制定详细的事业规划。这个阶段首先让学生自己填制简历,区分已取得的成绩和拟在今后取得的成绩,考虑如果未来取得不了这些成绩则自己的就业情况如何;然后,在招聘工作结束后选择几个招聘单位,组织学生和单位招聘负责人进行交流,内容可以包括诸如让学生察看已录取的学生简历,听取招聘单位对已录取和未录取学生的原因说明,岗位设置和能力要求,单位未来人才的需求,单位将给予发展机会和薪酬条件等等。并要求学生制定事业规划作为体验总结。

  二、专业实训

  专业实训,是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后,在学期末进行的课堂实践训练。这个过程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各学期,需要选择与学期专业课程有关的主题,进行综合训练。专业实训的方式虽然多样,但是总体由于场地限制,又是配合当期专业课程内容的,因此应该以课堂理论知识的应用为主,是理论知识的阶段性中和应用。教师应当选择与当期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设计实训模块,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搜寻和学习相关的课外理论知识来解决特定问题,这是对理论教学在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深化,通过各学期“自己寻求途径解决问题”的模块化训练,强化学生的“事业感知”。

  三、专业见习

  这个阶段可以在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后的各学期来开展,依据各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情况来制定见习次数。由于专业见习不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工作,可以节约时间在最大程度上带领学生了解专业工作领域的所有工作岗位,这也是专业见习的目的。因此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校企合作情况,根据某一逻辑顺序,例如让学生在横向了解专业相关所有岗位工作或者在纵向上由低到高的不同级别岗位工作,来制定出每一次专业见习的时间和目的。每一次见习,可以通过学生参观体验,以及“学生、教师、单位领导”主要针对事业路线规划的三方会谈,使学生对前期形成的事业路线感知进行调整和升华。

  四、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由于所花时间较长,而这个阶段实际上已经是对正式就业的准备阶段,因此在学生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后进行效果更佳,对于所有学生统一提供至少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和学生自主实习两种方式来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应当组织教师不定期到各学生所在实习单位进行考察,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和心理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专业实习和正式参加就业招聘的两个阶段。就业指导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及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辅导。在专业实习开始前,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爱好、职业愿景、自身能力和生活境况给予关于实习单位和岗位的建议;在实习过程中,随时通过电话跟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在专业技能和心理上给予关怀;实习结束后,认真与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自己想要从事的岗位,和实习单位为学生推荐的岗位,然后与学生一起初步选定求职意向;在就业招聘过程中,帮助学生和学生一起修订求职意向,关心学生的心理活动,最终帮助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

  宋思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