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培养模式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有着其独特的内涵和发展历史,文章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培养模式,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阐述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设计;内涵发展;培养模式;原则对策

  一、环境设计专业的内涵与发展

  从远古社会的刀削斧凿、构木为舍,到如今的穿山过海、高楼林立,人类对环境的创造世代不息,书写了一部光辉灿烂的史书画卷。从世界名筑古埃及金字塔到法国的卢浮宫,从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到天坛故宫,无一不凝聚着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翻开历史的书卷不难发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人们的需要而进行着创造和改变[1]。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日益突出,艺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环境的改造之中,并逐步发展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环境艺术有着独特的内涵,精华在于注重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和融合,追求尺寸比例、空间造型、色彩纹理与环境的匹配。在追求审美效果的同时,还应兼顾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我国的环境设计专业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早由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办,随后在其他高校逐渐普及开来。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当提高,社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各地的公立、民办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设环境设计专业。

  二、教育培养模式现状及不足

  1.当代环境设计专业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起步较晚,大多数集中在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及偏工科类院校中。直到2012年,教育部才正式将环境艺术设计调整设立为独立的专业。由于划分于艺术学大类,招生录取采用专业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相折合的方式,从而形成了艺考热的现象。在经济利益等因素的驱动下,一些高校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由于文化底蕴、办学理念、理解定位等方面的不同,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模式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很多高校将环境艺术设计片面的局限于室内设计,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室内装修装饰。造成学生文化课功底较差、知识结构单一,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当包括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和城市规划三个层面,难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而当前许多高校只是加入了绘画和美工设计,涉及的建筑学领域知识甚少,不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和教育成果的体现。过度规模的招生,造成了观众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误解和偏见,教育培养的理念与专业的内涵南辕北辙。同时,师资力量、配套资源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专业整体发展提高的瓶颈。一些年轻的教师本身理论知识不足、严重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对学生形成有价值的指导和帮助[2]。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约束,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不够完善,在教学内容中更显得枯燥乏味。教材教案大多生搬硬套,课程设置上缺乏必要的衔接和互补,理论内容与实践需求之间严重脱节。教学的方式主要局限于课堂授课的形式,缺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可行性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安排相对较少且效果不佳,缺乏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的平台和渠道。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整体定位过低,评价考核体系单一陈旧,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需求。

  三、人才培养的原则和对策

  面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人才的培养应遵循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掌握社会需求的发展动态,以便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内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合理的统筹安排,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同时,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模式上,要充分运用创造性的理念,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形成具有特色性的专业发展。以建筑学为依托,结合艺术、经济、美学等学科知识,培养综合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3]。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避免消极思想和社会不良风气产生的误导和影响。在保障专业培养需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基础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将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不定期开展设计比赛竞赛,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和动力。提供固定的教学场所,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建立工作室的模式,加强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设计实践氛围。积极拓宽社会实践的渠道,建立更多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通过与社会的交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小结

  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应当充分掌握社会的需求变化,认识当前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原则,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积极拓宽学生的实践形式和渠道,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祎.以创造性思维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探索.设计教育.2015(03)

  [2]祁焱华,范晶晶.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研究.美术大观.2014(09)

  [3]徐钊,郭晶.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美术教育研究.2014(18)

  刘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