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

  摘要:新课标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立足历史学科的特点,全面开发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人文情操,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为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使命。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打造高效课堂。以高效课堂为主阵地,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正确认知历史,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高效课堂,对学生的熏陶渐染、对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情感态度的影响那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唯有深入钻研教学艺术,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历史思维;分层教学;夯实基础

  一、科学分层,夯实基础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学生的中考成绩就可想而知。这就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如若统一教学尺度,必然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所以,应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参照,开展分层教学。这是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现实情况,是我们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必经之途。

  科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出发点。一般来说,分层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高低,将学生分成一类班、二类班、普通班等几个层次,师资搭配、教学安排各不相同,这是显性分层,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二是隐性分层,这是由教师在班内依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分层灵活机动,虽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难度,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比较有利,应该说这种分层较为科学。

  分层之后,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是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施展教学智慧,探寻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通常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如果能落到实处,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形成了历史思维,并具备了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这三个教学目标也是分层的,即首先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和相关史料,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科学的学法,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美国著名心理家、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地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有层次之分,备课时,心中要有学生、有目标、有方法;课堂提问、知识讲解、巩固练习等也应有不同层次的质和量的要求,一方面要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关注个体差异;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还必须设计出应用型和开放型题目,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吃得下”“化得开”,学生的历史思维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积极实践,形成技能

  新课标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方法与能力要求明显加深,理性色调更为浓厚,理性思维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训练学生的历史观和以古鉴今的审视观方面多下功夫。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加强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的训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史料的能力;其次,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达到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的目的;再次,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当下重大事件的剖析,历史地看待那些重大事件,让历史教学成为拨动学生的心弦琴弦,形成历史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教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其中关于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课堂训练时,笔者以2009年浙江高考卷第38题为例:

  材料一: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整合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历史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解读、概括归纳的能力,特别是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因此,笔者从主观目的、客观背景、主观心理认识(人的行为态度、思想观念的反思及认识分析)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分析,规范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原因的思维程式。

  课堂教学,要多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搜集历史资料,提高其搜集和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善于以“史”造境,以“史”激情,在解析过程中不断渗透作为新时期的建设者的责任和担当,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成为四有新人。

  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方法: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自主地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大胆地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等。历史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我们引导学生追溯一个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其兴衰更替的必然性,课堂要不鲜活、不立体都不行,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必然受到熏陶渐染,从而促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历史高效课堂就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参与的机会,在积极参与中掌握历史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了获取成功的乐趣,形成历史思维,为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奠基。

  罗元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