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状况及其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高等院校心理辅导教育新标准。因此,广大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日常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工作原则,从每一个学生的主要特点出发,制定出符合其个人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设计。同时,教师在开展日常思政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加强对于学生人文关怀方面的补充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本文根据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实现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要针对我们国家的各种领域的具体国情开展深入讨论,用严肃的态度正视当今时代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内涵为学生们进行深入剖析。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学生进行重点介绍,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发展和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是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重在关注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并对其高级发展进行引导。人文关怀是一种精神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将人文关怀理念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还需不断纠正和改善。

  二、开展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由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群体是作为个体的人,他们是21世纪时代的宠儿,并且在家庭成分构成方面,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性格比较孤僻和独立,经常沉迷于各种虚拟的电子产品之中,喜欢在互联网上进行各种交流与网上社交活动。

  尤其是生活的作息规律相当不准时,没有“早睡早起”的行为观念,更多的只是“晚睡晚起”的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生活得不到尊重和满足,个性和信仰被漠视甚至践踏,人与社会的矛盾日益激化。高校教育方向也出现了误区,最初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被遗忘,出现片面教育和功利教育。这种功利主义显然违背了高校大学生的培养要求,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体现人文关怀。

  三、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可行性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人文关怀是其重点关注内容。人文关怀的关键在于关怀内容和关怀方式。从人性的角度,尊重和理解人的基本需求及其精神生活,给大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视学校为精神家园。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大学生,因此,人文关怀的重点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高等院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注意防止“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在实际的一对一教育工作中,通过分析“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全面了解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点

  2.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结合在一起

  当今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敏感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期,但缺少社会经历,心理发展不稳定。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怀的过程中,一定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心理评估档案册,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师在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民主”、“平等”、“自由”、“和谐”文化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正能量的输导,还应该在给予学生一些补充材料。

  3.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开展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让学生观看《十月革命》的电影,让学生了解共产党成立阶段的那一段克里姆林宫的历史。还应该将1921年7月14日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省嘉兴市游船成立的故事为学生重点讲解,通过投影仪展示的方式,将共产党成立和发展的相关信息做成PPT文件展示。最后,将“南昌起义”、“两万五千里”长征等故事通过纪录片介绍的形式,向学生讲解。通过强调共产党成立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唤起学生爱国奉献的热情,在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永不言弃”、“克难奋进”的正能量。

  4.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不断推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方面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种“价值观”、“世界观”和多元化的|“人生观”相互碰撞。

  与此同时,青年学生个性的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面的教师,在开展日常工作中时,一定要重视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全班同学每一个学期组织一次摸底调查,让学生将自己的个人心理情况真实的反应到调查问卷之上。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老师针对于“人”的工作,同时,思政教育本来在形式上属于比较枯燥的类型,因此,需要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开展认同教育。众所周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而思想离不开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某种程度的人文关怀体现,显示出深刻的人文精神。为了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必须要重视教育者文化品味和道德情操挖掘工作,去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化,重视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发展。充分与大学生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陈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西南大学,2011,(13):122,119

  [2]蒋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3):157,103.

  [3]王云霞.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及其实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181-113.

  [4]郑丽萍.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3):157,153.

  [5]任惠.试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新西部(下半月),2010,(3):157,153.

  [6]张毅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聂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