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分析

  摘要: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也是制约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就英语学习动机对本校和外校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后的数据分析,详细阐述了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构成情况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动机;非英语专业;动机策略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制约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了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综合前人所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语境下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力求具体反映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问卷调查表,对两所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取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了解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的现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希望对高校的英语教学有所参考。

  一、设置学习目标,提出恰当要求

  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对学习的渴求程度,对自己的期望值都很高,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征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我的做法是第一节课通过简单的口语询问方式大概了解学生的水平,对全班有个初步的印象。在民主友好的气氛中,适时提出我的要求,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写下本学期或一学年的英语学习目标,希望自己能从中获得哪些技能,怎样科学的学习英语,希望老师能给予什么帮助等。同时收回,承诺学期结束前交予他们,并进行对比看是否有所提高。在整个学期教学中,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如“努力学习”等抽象的建议,而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让他们知道从学习中将学到什么,教学生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方向,就没有教育。”但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恰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制定出分年级(阶段)、分层次的计划,提出具体的要求。我在教学生写作文时,对于写作功底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从立意、句子结构上有一定高度;中等生则要求达到写作的一般要求;差生则要求在某一方面有进步。

  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教学思想相对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过分注重词汇,语法的教学,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以致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交际能力普遍低下,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首先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除了对语言知识进行讲解外,还是适时注意文化的导入和对比。比如我在教新的单元前都会让学生预习课文,随机抽点学生去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或是人物介绍等,在上新课进行导入的时候就可以请做好准备的学生进行讲解,让其他的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自己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再加以总结。即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使得学生有所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基本沿用黑板、粉笔、书、老师加课堂的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由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能力的互动合作式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三、培养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需要有赖于自信。近代教育家俞子夷说:“要有自信,一定要有过成功的体验,常常做错,常常受责,只有失败,永无成功,怎能自信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上很少取得成功,很少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乐趣。而且由于总是失败,得到的多是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冷遇,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取得一点成绩,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微小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为他们带来成功的体验和欢乐,这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转折点。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了这种感受,并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兴趣和动机。所以我比较注重赏识教育,尽力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对学生的每一次正确的回答给予赞扬,每一次的进步给予鼓励,尽量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效果比较明显。

  四、注重师生情感教学,增强感召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进步就快;反之,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师爱的这种情感力量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容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交流也会受到影响。可亲才可信,才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应。一个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尊重、爱护和关心学生成长,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道德素养的教师,必然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教学活动才会十分和谐。

  结语

  综上所述,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是激发人们行动的主观原因,是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力。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对于大学生能否成为语言学习的成功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材施教,改善教学方法,扩展教学内容,注重融洽师生情感,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会有效,学生的外语学习才会取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使英语成为大学生喜爱的科目。

  参考文献

  [1]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3):44-47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魏永红.任务型英语教学研究[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4.26-61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8-11.

  [6]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0.217,251

  [7]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涂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