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思想政治,大学生,课程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2 15:1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也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可行性的改革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使得大学生信仰和价值取向及社会责任感上出现了偏差和模糊意识。面对这样新的情形,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革新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落后和教学的效果不强等问题。这就需要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研究,不但要增强社会主要文化的建设,也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由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组建而成。一般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主干线,两者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来看,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其他思想教育形式都属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有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校园环境优化、学校管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教育方法与形式。以班主任和辅导员为主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以年级工作与宿舍班集体等为跳板进行各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是对大学生开展日常管理与思想教育最典型的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得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就个体价值观而言,可以让大学生以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就社会价值而言,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全面进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意义
1.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阵地,包括渗透性、广泛性、经常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密切,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发挥基本取决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紧密程度以及在时间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进入到业余时间,或是在空间上能否开展到课堂外甚至校园外。但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仍存在着应付性和临时性以及短期性等问题,在时空上也缺少有效开拓。在实践当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采用“三位一体”的服务和管理以及教育都没有达到有机结合,而且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没有足够的势力。此类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现在,首要任务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并创建有效的体制,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作用的重要保障
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经常碰到复杂多变的问题,包括从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生的不适应、进入大学生活的调整、从大学生过渡到社会人士的转变等。现在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维活动的差异性、多变性、选择性、独立性有了明显的改变,面对社会的变化发展越来越困惑、易挫、敏感。这就需要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结合现代特征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发挥有效作用,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以及教育和认知。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和自发的地位,这阻碍了主体发挥的作用,对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严重的影响。为发挥主体作用,一定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1.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大学在思想意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同时各地高校都在扩招,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低不等,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有40.5%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不是很重要,有9%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完全不重要。根据这个调查可知,大多数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认知存在偏差,而且认知程度低,这就是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现状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不愿学习,老师不愿授课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有学生和老师方面,还有思政教学教材等多方面的原因。
(1)大学生方面
多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都存在厌烦的心理,从原因上分析: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认真了解。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一半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与专业课没有关系,还有一部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除了对学校学分有帮助外,对自己在未来工作上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因此,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课。其次,外界压力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忽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为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不得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中,这就使得学生没有多余精力用在其它地方,也就减弱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视程度。
(2)教师方面
第一,其它专业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因此对从事思想教育课程的教师有一定的偏见,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对政治的责任感。第二,大学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部分教师对基本政治理论和思想没有深刻的认识,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对这些常见的政治理论,大多只存在表层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再加上教学手法的单一,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当费力。就目前来说,许多高校仍然采用教师讲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虽然加入了讨论和调查等方式,但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师很难以理论和社会实践相融合的方式进行讲解。
(3)教材层面
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几乎都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制定和编撰,教材当中理论虽然严谨,但在课程设计还有内容方面比较陈旧,没有新颖题材,而且许多内容与义务教育时期的理论内容相重复,并且相关案例较少。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枯燥,对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会大大降低。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改革途径
根据现今大学生的情况来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已是刻不容缓。目前当务之急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以及不断地发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和完善。
1.观念和认识的转变
要想扭转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受重视的现状,首先就需要转变大学生和教师的观念和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抛弃原本的偏差意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深入并了解当中的重要性,从中了解国内外优秀的政治思想,从而提升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校一定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和完善,并且要对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师给予支持和帮助。提高课程的地位,适当地组织一些学习和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供良好的师资基础和保障。
2.教学方式的转变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当中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
高校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不断地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互动和参与以及研究等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类型和阶段区分,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办专题讲座,做社会调研还有辩论会等。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的过程,进而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提升。也可通过一些个人或小组问答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3.教学设施的改革
针对大学生对时尚前沿和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这一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高校可以将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设施引入其中,进而引起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兴趣。所以,高校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在思政课程中的所学内容。同时,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建立关于思政教学的互动网站,通过信息化的思政延伸,实现网上教学的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一项有效措施。
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有着引导的作用,承担着人们的思想和实践行为。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高校对于其深入研究,改革创新,加强大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对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和极大帮助,可以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政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陶鹏.浅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效性的途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
[2]陈皇.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效性的路径探讨[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
[3]高国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地位探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3
胡业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