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讨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指导,家庭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6:2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竞争和挑战。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这股浪潮中就业形势更不为乐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调查上海杉达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现状。2、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外部因素,二是个人原因。3、现有的扶助政策与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缺陷。4、提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探讨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帮扶对策。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指导;毕业生
一、选题依据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绝对人数也急剧增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就业任务,已成为高校和就业职能部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建立有效的帮困帮扶机制,规范就业指导工作,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做好相应的就业指导和扶持,意义重大。
本文以上海杉达学院2015届毕业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不同专业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访谈,了解目前家庭经济困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基本问题,分析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的心理特点及原因,探讨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帮扶对策。利用问卷与访谈的形式进行研究,对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同时,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在校的低年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研究。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存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多数来自贫困的山区和农村,在求学过程中,他们在学习生涯中除了面对学业压力外,还要承担着来至经济的压力,这无疑对他们的求学生涯有一定的影响。据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对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调查,认为贫困对学业“有较大影响”和“一定影响”的占了79.4%。加上城乡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差距,乡镇的基础教学资源也相对比较薄弱,在调查中会发现,除去为数不多的成绩优异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现平平。其次,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相对比较拮据,这也会增加学生自身的心理负担,这类学生比较容易自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问题,从而在求职过程中抵抗挫折的能力也有限。再者,经济上的困难,对他们的交友方式和社交范围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有影响。不同生活圈子的建立,在就业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帮助也是不容小觑的。总体而言,在就业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竞争力上普遍弱于一般学生。
在与多名工作年限在五年以上辅导员进行访谈,了解到:在就业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在就业的初期,其中一部分毕业生会让自己很快就签定下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帮助解决家里的经济困难,这会让他们在选择工作上有一定的局限,更多的是关注当前的经济收益。这种情况主要出现于家庭经济困难中较优异的毕业生。二是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感觉自己没有社会关系,更没有家庭的强有力支持,又缺乏求职经费,进而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之后容易自暴自弃,丧失求职信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在帮助大学生就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业帮扶工作程序更应该完善,帮助学生解决根本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建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机制
首先,在就业体制中,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好“有形的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使其规范化。给全国毕业季的大学生创建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大环境,让他们能在良好的就业环境中求职,凭能力就业。
其次,高校就业机构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仅仅是毕业生,正确就业观的教育应该穿插在整个大学生涯中,让学生在毕业季到来之前就已经做好准备。各高校对毕业季的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可以借助一些心理手段和工具。进一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重塑信心,做好就业规划,帮助学生拓展就业视野。高校应该尽早开设就业相关课程,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就业有一定的规划,也可以要求已毕业的大学生来校做宣讲会,分享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容易产生共鸣,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少走弯路,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去应对就业问题。最后,学校应该增设实训课程,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走进专业相关的企业参观并实习,邀请专业人士给学生做宣讲会,让学生了解到该行业最前沿的信息。这样能使学生拥有比较明朗的就业观。
此外,学校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优势,办好校园毕业生推荐会、招聘会。学校应竭力帮助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实时关注在就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但要注意一点的是,不能包办,这样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利。学生自己也要积极主动争取,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应与用人单位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实训基地,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去单位实习,掌握更多的专业岗位信息。同样,学校还可以举办校园内部招聘会,可以让家庭经济困难生不用花费大量的金钱就能进行应聘。
再者,除了国家的助学金,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在思想上也要多给予关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认识更多朋友,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子,在这过程中也要提醒学生要有选择性。这样在社会实践中,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渐建立自信。
总之,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牵扯面较广。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为其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是社会、高校、家庭的共同任务,也关系到社会和高校的稳定,高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创造良好的就业大环境,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必然要求,也必将会深刻地影响中华民族的现在与未来。
参考文献:
[1]陈德明,张革华,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构建学校支持体系[J].前言2004(10).
[2]童玉英.,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808-812.
[3]谭桂明,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78.
[4]李胜新,王春生.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对策[J].理论界,2008,(2):197-198.
[5]花军,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45-47.
[6]叶萍,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实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6):99-100.
宁双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