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教学的几点做法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已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成为世界艺术之宝,是东方艺术的故乡。

  近年来,中国画在中小学的美术教程中的地位日趋突出:国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在学习国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谈谈我在国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艺术体系,无数的旷世杰作巍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无论是它的作画工具材料,还是它的审美观念和美学思想,都浸透着无数艺术家的心血和情感。例如,傅抱石、关山月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齐白石的《祖国万岁》,都能激发学生由衷的爱国情怀,学生在欣赏和绘画训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会逐步萌发出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怀,使情感认识、精神世界得以提高和升华。

  在国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从趣味性人手,选用形体优美简单的物象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开端,诸如葡萄、葫芦、梅花等。通过讲授演示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形体,逐步掌握对物象美丑的判断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摁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学生初步掌握用笔、用墨的技法后,教师应结合学生慈象旺力丰富、思维灵活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推陈出新,型作出符合青少年感性体验、充满活力和时代朝气的优秀国画作品。

  进行国画教学时,在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授课要突出重点,力求直观、形象、生动、重要问题葡夏装要反复仔细讲解、示范。例如,在学习临摹齐皇石嚣重画(蔫花》时,就应当着重解决墨色层次变化的问题,两对用笔的技法、物象的形体不做过多约束和要求。让学生自主实践,大胆作画。从中体会国画的乐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根本保证,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沃土,学生的兴趣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化,使学生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在中国画教学中可进行一些趣味性游戏。先确定一个内容(将鸟、花、石组成一幅画),要求学生分三组比赛,每组完成一幅画,每个组委派三名组员,每个组员画一个物体,并按自己的意愿把它画在画面中的合适位置,要求每组完成构图方式独特的画面。教师可通过这三幅画讲解中国画中的乐趣,这样既解决学生构图难的实际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抓形象练用笔用墨

  很多学生喜欢中国画,可是认为中国匿难画,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也不奇怪,因为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是主要技法。

  用笔:劲、老、圆、活、厚;

  用墨:黑、白、干、湿、浓。

  一时不能懂,课时还少,这是原因之一。

  再如“书画同源”之说,学生们更是畏难,因为没有习过字,画就更难了,这是原因之二。

  我在教学时以形体代用笔用墨,是笔墨服从于形体。由于学生有的没有习过字,我先讲怎样执笔——指实掌虚;然盾用大提斗介绍笔的构成——笔尖、笔肚、笔根,说明画画不常用笔尖,而是用笔的各部分。

  3.抓规律举一反三

  教师在讲授、示范、指导过程中,要融入更多贴近生活、符合学生感性体验教学方式,让那些生硬的知识点成为生活中熟悉的常识、快乐的音符。

  抓规律举一反三是掌握国画绘画技法的重要途径。如梅、桃、李、樱的姿态大同小异,就以梅为主,只在大处看规律,小处看细微,举一反三,一通而百通。教师只要循循善诱多引导,让学生多多练习掌握规律,使其感受物体颜色浓淡的艺术感和节奏感,进而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中国画教学依据教学原则,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方法提供教学效果。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继续潜心研究中国画教学,进一步弘扬我国的国粹,使它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毕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