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果提高小学教学管理质量

  摘要:新课改环境下,针对小学教学管理而言,管理者需要结合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才能够提高管理的水平,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小学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也在进行教学改革。小学教学管理相对落后,不能及时地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而且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发展。针对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不但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方面的问题

  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新课程的理念没有被真正内化成为教学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第一、当前小学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未能根本性转变,仍沿袭过去对管理的认识观念并重复着过去的管理模式。实际上,人们对于管理的内涵的认识,不仅在教学管理领域,而且乃至整个学.校管理及宏观的教育管理中都是滞后的。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管理就是领导和决策,后来人们又认为“管理就是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主题,尤其是在教育这一千于业,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对于“管理是什么”,正确的认识应该是“管理就是发展”,这个新的认识应当成为学校管理者关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不断地去探索、创新、改革。

  2.教学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主要体现在:第一,目前,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以行政方法为主。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垂直性、强制性和实效性。学校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领导命令、制度规定、上级指示等行政方法,按照行政系统来管理学校教学工作。虽然行政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实效,但在新课程实施的形势下,办学规模扩大、生源扩招,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的缺陷也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管理效果受到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影响,下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制,部门或年级横向沟通削弱,信息传递速度慢而且不准确。

  3.考试评估管理方面的问题

  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考核学习成果的一个主要方式,但是,长久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给学生带来了过多的压力。同时,有的学校安排频繁的考试,不但不能考核学习成果,而且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不但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而且制约了教学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提倡素质教育,逐渐改善应试教育,使学生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要真正地学习到知识,以知识增强素质。

  二、新课改环境下提高小学教学管理质量的具体对策

  1.提高教学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化,学校教学管理者应当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制”和“监控”式的教学管理思想,实现管理重心从行政功能向课程管理方面的转换,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管理者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管理理念,把“管理就是发展”的新理念落实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管理者应当致力于的两个方一面:第一是引领好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发展万向,深刻理解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管理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使新课程始终沿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向前推进。第二是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教学管理者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要建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以多元评价促进和保障师生充满活力的发展。

  2.关注学生的发展

  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另外一个对象就是学生,而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素质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因此,在管理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小学生进行管理,而管理的内容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管理。学习成绩虽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能够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措施,对于学生的不良学习状态进行纠正,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高。第二,对学生道德品质的管理。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的思想都不成熟,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将影响到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第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管理。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学生才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

  3.建设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完全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要想有效地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层面上遇到的困惑或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旧有的教学研究方式,建设并尽快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要重视好三个方面:第一,把学校当作教学研究的基地,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第二,把教师当作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学研究不应该只足少数专职研究人员游离于学校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研究专利,更应该足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教学研究的方式更多的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是自觉、主动地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以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第三,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教学研究的最直接的目的。校本教研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学研究必须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行为活动,以提高和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

  荣亚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