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加速基础教育与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共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设计是不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课上每一表现是不是适应教师讲述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细节是不是还有些遗漏,现代教育技术是不是使用的恰当。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一、关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充满思想、人文精神和智慧,新课标背景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课堂的主流方式。小学语文课堂,必须放下自己的教师架子,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学生交流语言温馨,形式灵活多变,让学生享受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过程,兴致盎然,例如讲述《我们的民族小学》时,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当地的民族语言,说一说汉族的语言、汉族的一些生活习惯,学生畅所欲言,情绪高昂,接着转入学习课题:云贵一带有一所民族小学,校园环境是如此的优美,民族服装是如此的亮丽,学生学习是如此的认真,这节课我和你们一起随着课文去感受吧。这样,调动了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满怀激情阅读、探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关于给一个“感悟的课堂”

  1.让作者的情感变成学生的情感

  《桂林山水》一课描写了美丽的“南国风光”,学生怎样才能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多媒体课件演示美丽榕树、木棉树、桃李芬芳的春景,然后,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美丽的家乡,小学生天真的描述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多么美丽啊!不论春夏秋冬景色怡人,物产丰盈。别样的美,他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学生很自然的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自己也深深地感动了。

  2.让作者的语言变成学生的语言

  语言的学习在于日积月累,必须善于指导学生从学习教材中积累优美词句,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运用教材学到的好词好句,把学到的语言通过使用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力争学以致用。

  3.让作者的文章当参谋,让学生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学生感悟的情节,每一学生所得是不尽相同的。必须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让作者的文章当参谋,让学生的人生当军事。教师必须力争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三、关于培养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来,新课标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是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有效的时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学过程能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教师的出示问题能不能开启学生思维想象,也就是说是有效的提问。学生如果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如果提出问题,教师不理睬,教师就有问题;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一定有问题。有效的问题应该有思维价值,时间适当,位置适当,方式适当。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这一重中之重,是融合在一起的。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该给与鼓励,结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探索思考的习惯。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囿于书本和教参,不应有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错误观念,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解答,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广阔空间。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思维,必须开阔自己的视野。

  四、关于课堂一些流行语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教师说完,课堂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学生喜欢的方式只是大声朗读吗?小学阶段,强调大声朗读,便于教师检查。然而,其他的阅读方式就不需要了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不喜欢的方式舍弃,例如默读和浏览,要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往往避难就易。如果总用喜欢的方式,容易产生遇难逃避的心理。

  2.你学到了什么

  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闹非凡。教师或肯定,或简单评价,不疼不痒。学生回答问题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众说纷纭。遗憾的是,教师的表现缺乏针对学生表达加以点拨、引导,造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更遗憾的是,这样提单纯的问成了教学的形式,没有变为深入探究的途径,下一环节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没有考虑到学生已获得的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语文课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结合学情选择的进行教学。表面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事实上,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能适用吗?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叙事、状物、说理,结构可以并列,可以总分,文体是有区别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文本有自己的个性。

  4.真棒、很好

  批评学生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批评就意味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一个“爱迪生”。一味“真棒、很好”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激烈争论的学生期盼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的“你的回答有一定道理”“你很聪明”“真棒”,弄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到底对不对,造成学生对正确理解知识的误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以表扬、奖励、赏识为主,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参考文献:

  [1]杨丽艳.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90.

  [2]姚久玲.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92.

  [3]杨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209.

  [4]陈治琼.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3,12:33.

  [5]杨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4,07:34.

  [6]杨永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4,06:23.

  [7]程海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4,08:181.

  [8]威宁县小海镇小张关小学陈显鑫.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N].山西青年报,2014-02-16010.

  周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