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摘要:进入初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淡化,甚至出现偏科现象。新基础教育改革,它犹如一股清凉之风,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

  关键词: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一、变“讲堂”为“学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

  叶澜教授说:“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他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然而,如此重要、能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课堂,事实上往往是学生厌烦的场所。

  汽车需要马达,轮船凭借轮机,飞机依赖引擎,学生语文学习同样倚重学习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激活各种因素,让每位学生都尽量参与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学习听课是我们老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的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避免少数学生唱戏,多数学生看戏。但可以肯定地说,看戏的同学并非不会。只是老师叫他们发言机会少。郭娇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课堂很少听到她的声音。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对于“聪明”的理解,她有意要举手,但一贯的懦弱致使他又将手缩了回去。这时我将微笑及时的送给了她,她很快理会了我的意图,大胆地举手了,并且她的答案赢得了同学的一致好评。

  2.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情感一注入语言,语言就会有血有肉,学生的心弦就会共振,学习情绪就会激增。所以教师要充满感情的传递信息,撞击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使其耳濡目染,从而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教学时教师变换句子让学生对照,讨论句中的“蹒跚”、“慢慢”、“用两手、两脚”、“攀”等词语说明了什么,从而体会到父亲衰老了,行动不便,却竭力克服艰难为儿子买橘子,父子情深可见一斑。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自己的生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课堂上便出现了学生的动情的讲述自己父母的故事,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1.让学生喊出自己的声音。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允许学生在兴奋紧张的思维中,把疑问,把答案,把一切在求知欲驱使下的思维活动在情不自禁中脱口喊出来。在教学《花儿的话》时,各种花门的比美论贵,给同学们留下了了深刻印象,致使对于“丁香”和“玉兰”的对话部分同学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丁香”为了诱惑“玉兰”来夸耀自己,不择手段的想着合适的措词。部分学生得出了:“它们两种花非常谦虚,看到了别人身上的优点”的结论。同学自成两组,都积极努力表述自己的理由。在这种情形之下,即使那些不善言谈的或好走神的同学也会情不自禁的投入到积极地思维中去。教师只需要适当点拨,而不能压抑学生的表现欲。

  三、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1.课前三分钟——学生海阔天空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为了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开学之初,主题多是“说说我自己”、“我爱我家”,之后,分别举行了“每日一诗”、“今日名言”、“成语故事”、“焦点访谈”等。学生不仅利用短短的时间丰富了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2.每日美文——美育天地。

  优美的文章比苍白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美文可以是师生精选报刊杂志上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品味的精品,也可以是学生近期的“杰作”。作品整理在“美文欣赏园地”。利用每天午休后10分钟由班内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有选择的朗读给全体同学听,有兴致较高的同学还进行了配乐朗颂,正真达到了既以读激情,以读促写,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三个月的时间,学生共欣赏了《匆匆》、《丑石》、《珍珠鸟》、《海燕》、《再别康桥》等数百篇优秀佳作。

  四、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语文教学属于知识层面教学,教师多采用讲授、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手段。自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教学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学习《听潮》时,切入大海涨潮的一段录像,那断波澜壮阔的画面和呼啸而至的潮汐声,能让同学顿时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2.多媒体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

  其次,它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能够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住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最后,强化记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能诱导、激励、唤起学生感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巧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课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巧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以人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让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鲜活生命成长的声音,让教师的劳动和学生的活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

  周景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